岁月留痕 大地印记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新创业的最美舞台

2019-08-19 06:17: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禹琳] [编辑:夏博]
字体:【

山不高,却有名。傍湘江北去,对橘子洲头。秋山红遍,满山英魂。从千年前的山间庭院岳麓书院始,到百年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9所高校环山成城。看似自然生长,实则发生了万千故事。

今天,当外来人还在为岳麓书院门前那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感叹湖南人自傲时,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建设正排空而来,提出了创建“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的目标。

也许,你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你知道她要向何处去吗?请看今天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岁月留痕·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系列报道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新创业的最美舞台》。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源自岳麓书院,继而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9所高校环绕成城。今挟创新风雷,举全省之力,建设全国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新创业的最美舞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远望岳麓,青山如黛,房舍点点,衬蓝天白云,映湘江碧水,如画似梦。走进去,却是一卷史。这座大学城,藏着湖湘文化千年文脉的厚重,抗日烽火的热血和伤痛,一代代大师和建设者的才智和汗水。她美丽平静的外表下,是奔腾不息的活力,正助推她成长为湖南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有两个‘国保’的最美大学,全国仅此一个”


8月14日,湖南大学礼堂。该礼堂于1953年竣工,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8月,从湘江边的牌楼口走进湖南大学,恰是千年前进岳麓书院的那条路。早就有国内外专家论证了,岳麓书院是湖南高等教育之源,而湖南大学,是岳麓山大学城之源。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是最好的向导。他1977年考进湖南大学,42年来一直守着这里。曾去日本读博4年,也是为了更好地修复校园里那些“石头的史书”。他和他大学同寝室的同学朱汉民,一个修复岳麓书院,一个研究岳麓书院,黄金搭档了一辈子,“岳麓书院坏了一块砖一片瓦,他们都会找我。”除了岳麓书院这个“国保”,2013年,经柳肃申请,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肃自豪:有两个“国保”的最美大学,全国仅此一个。而且,湖大9栋近现代建筑出自刘敦桢、柳士英、蔡泽奉等多位设计师之手,建于上世纪20至50年代,既有西洋古典折衷主义,又有早期现代主义,还有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形式,“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从樟树的浓荫下穿过,柳肃一一指点工程馆、科学馆(抗日战争第九战区受降点)、图书馆、大礼堂等9栋“国保”的精彩之处。那些红墙碧瓦、柳氏圆窗、大屋顶历经岁月,愈发美得深沉。而当年被日本侵略军炮火轰毁的罗马古典式老图书馆,现只余四根石柱,两根竖在牌楼口湖大校门旁。令人欣慰的是,湖大校园内还有三栋老建筑正在申报,即将被列入下一批“国保”。

走进岳麓书院,柳肃到家了。他读大学时,赫曦台在书院外,湖大土木系建筑学教授杨慎初负责修复设计,新修了头门和围墙,找到了日本拍摄的老照片恢复了二门,1986年对外开放。1988年底,柳肃到岳麓书院搞古建筑,现在的后园门是导师杨慎初给他的第一道考题,有江南园林之秀美誉的屈子祠是他最得意的作品。碧沼观鱼处,每一块山石都经他精心布置,宛若天成。近30年,文庙、御书楼、明伦堂无不留下了柳肃的匠心。

湖南师范大学内的忠烈祠也是柳肃修复的。沿赫石坡上去,古树参天,四五栋中西合璧的建筑立于山坡,岳王亭伸入湖中,树阴覆水。一到秋天,百年银杏金黄明艳,百年桂花香飘校园,已在师大15年的袁鑫对工作环境非常满意。中南大学有着红色外墙的和平楼和民主楼隐身在林荫道边,是为清华大学1936年南迁而建。暑假里,仍有不少学生在做实验。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得自然之灵气,承书院之精华,凝建筑之厚重,岳麓山下29所高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了一所壮观的大学城。

2. 4月8日筹备处办公,11月1日大学如期开学


上图:1938年毁于战火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资料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兴于岳麓,却是在蓝田李园(今涟源一中)创始。1938年7月,在抗日烽火中,留美归来的廖世承等仁人志士怀抱教育救国理想,受命筹建全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院——国立师范学院。81年后的8月,记者在校史馆里重温了这段烽火岁月的光荣历史。无论在蓝田的光明山上,还是辗转溆浦、南岳等地, 12年长路艰辛,钱基博、钱钟书等170余位名师毕至,学生吟诵自若。及至1949年,“国师”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又组建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从此,在印尼出生的教育家张楚廷的执掌下,开启了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重工业尤为重要。仅用7个月,同样部分从“湖大”分身出去的中南矿冶学院就开学了。“1952年4月8日成立筹备处,11月1日就如期开学了!” 8月7日,中南大学老干部林学责回忆67年前往事,仍啧啧称奇。

现年92岁的林学责老先生耳聪目明。他记得,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的陈新民,受命筹建中南矿冶学院。校址选在左家垅,那里有清华大学建的民主楼、和平楼和两栋宿舍。1952年4月8日筹备处正式办公,只有3人,让武汉大学矿冶系4名学生提前毕业,又招了1个工人,8人开始筹备。原定武汉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四所大学矿冶系合并,到1952年8月,中山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也并进来了。

当年9月,从武大矿冶系毕业的林学责来报到,让他没想到的是,因学校行政事务特别缺人手,“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一辈子就再没碰过专业。一来就当了事务科代科长。1952年11月1日开学,2000名师生要吃喝拉撒。前面是田,三面是山。住,削平了一座山烧砖建房;用水,山上建一个水库,师生晚上都参加过劳动。吃饭,搭个棚子做厨房,在二楼“六用礼堂”地上用餐,吃完赶紧清扫,下午上课,“我们这个专业上山下井,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不好干不好!”

大学,不在大楼在大师。林学责老人聊起学校的大师如数家珍。首任院长陈新民,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校园内的新民路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副院长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之父”,中国首颗卫星、首枚洲际导弹都有他的贡献。学生中出了一大批院士,王淀佐、古德生、刘业翔、黄伯云、金展鹏、邱冠周、桂卫华等,外来老师何继善、左铁镛、钟掘也成了院士。

“这个地方就是有成才的气候,严谨求实,脚踏实地。”诚如林学责老人所言,现岳麓山下的大学城汇聚了两院院士40余人,在校大学生30余万人,科创人员10余万人,成为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3. “这是国内资源禀赋最好的大学科技城”


上图:2018年6月19日,提质改造后的长沙市麓山南路阜埠河路口以北段已通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临街建筑物外墙焕然一新。(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世界上因产业而兴的城市有盛有衰,因教育而兴的城市永不衰落。”省委书记杜家毫对岳麓山下大学科研机构云集的独特优势一直十分看好,多次调研考察,谋划建设大学科技城。2017年省两会后,正式开启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的征程。

此时岳麓山下,大学科技城很远,拥堵喧嚣却很近。5.3公里长、横穿三所大学的麓山南路,人车混杂,喇叭声响,商户违建,摊担乱摆,师生不堪其扰。建设大科城的号角就从“最美大学城”吹响。一年多时间的整治,社会车辆禁行了,人行道拓宽了,乱搭乱建拆除了,老旧房屋变时尚了,地铁到了校门口,电动公交车穿梭校园。走在林荫道上,人们欣喜地发觉,大学城就应该这样安静优雅。

让人们“眼前一亮”的远不只麓山南路。进出“大科城”的潇湘大道没有梗阻了,原录像店卡拉OK店大排档遍布的文明街成了桃子湖双创园。原污水横流的后湖现在野鸭游泳,白鹭翩跹。岸边的朱训德美术馆即将开馆,为后湖国际艺术园再添一景。

两年多拆迁整治的酸甜苦辣,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早化成了云淡风轻。8月10日,面对记者,他脱口而出的只有数字:从2017年5月25日起,岳麓区抽调了23名区领导、700多名干部投入“大科城”建设。现麓山南路1067个门面业态要优化一批,王家湾307户国庆后要拆完,桃花村科创服务区1087亩今年年底拆迁要启动,明年上半年要完成。

岳麓区后湖片区综合整治征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周龙波给记者看了一张整治前的后湖图片,密密麻麻都是违章建筑,“拆违、修路、清淤、截污、箱涵、河湖连通、水循环、水生态修复,周志凯书记至少开了100次调度会。”整治后的1080亩后湖,成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景区。

8月10日,岳麓科创港(原岳麓科技园)在开最后的设计调整会,在湖大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的描绘下,这是在岳麓山和湘江间自然生长,清素优雅、未来感科技感强,随四季晨昏有微表情变化的一张湖南名片。

景区、校区、城区、园区于一体,“这是国内资源禀赋最好的大学科技城!”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推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也是所有“大科城”建设者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4.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快构建大科城建设的四梁八柱


8月13日,航拍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谋划建设这片没有“围墙”的大学城,旨在打造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更好地释放创新活力、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业热情。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应是什么模样?省委确立的目标是“全国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两山”(岳麓山、马栏山)联席会议的要求是“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

对于“最美大学城”,大家都有共识。而对于“领先科技城”,2019年7月23日正式成立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推进委员会认为不是招商引资,而是要培育集聚未来的一批世界500强研发总部。“一流创业城”,意味着三年内要有至少3至5万创业者汇聚于此,白天热气腾腾,夜晚灯火通明,一批“湖南籍”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

两年多过去,“大科城”发展步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面临着全国科技城和大学园区“科技成果转化难”“初创企业培育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难”等共性难题。“大科城”推进委员会紧扣“教育兴城、打破围墙、创新创业、久久为功”的要义,最有效地整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长高校、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以及长沙市直各部门资源和力量,最充分地发挥岳麓区的主体和支撑作用,最大程度地争取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支持,最广泛地集聚和导入国内外的优质科创资源。

在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这座去年5月才崛起的园区已有42家企业入驻,175家企业注册,创造税收3000万元。科技园平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伍晓赞介绍,他们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我提供阳光雨露,你只管茁壮成长。” “大科城”推进委员会明晰路径图、精绘施工图、卡准时间表,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构建大科城建设的四梁八柱。

岳麓巍巍,湘水泱泱,阵阵松涛和粼粼波光当是为日新日美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她的建设者们点赞吧。

■亲历者说

“唐大个子”办学记

讲述人:中南大学老干部林学责

1957年,中南矿冶学院新调来一个院长唐楠屏,是东北大学出来的老革命,来之前是驻前苏联对华援建项目联络组负责人。因他长得高大魁梧,人称“唐大个子”。他办学很有一套,一来就抓教师队伍建设。我当时在教务处,他问我有多少教师,我说506个。他不相信,5000名学生的大学怎么可能这么点教师?但确实如此,要不到人。

“我们自己培养!” 唐楠屏院长要有关部门一个月之内在本科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各挑200个学生,一二年级送到外面请名校培养,三四年级由本校老教师培养。老教师好多划成了“右派”,他说“一批二用”。一个月后,唐院长就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送去了100多个学生,又找教育部领导给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打电话,送去了几十个。另200名学生在家里办班培训。就这样,到1960年,教师达到了900多人。唐院长又一门门课程抓改革,提出“三严”要求:严肃对待教学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严密组织教学过程,抓出了大批人才。

1960年,教育部评全国重点大学,规定部属学校由部里定。冶金工业部没打我们学校的“米”,找教育部申诉也找不到人。听说教育部开会,唐院长马上去北京,在门口要人传话给副部长蒋南翔:“唐大个子”找他!人家不知“唐大个子”什么来头,只好去传了。唐院长力陈有色金属是国家经济命脉,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南矿冶学院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基础。终于,中南矿冶学院进入全国64所重点高校行列,是当时湖南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正是继承了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南矿冶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后,1996年成为全国32所首批实施“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为中南大学。2017年,中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整理)

相关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岁月留痕 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