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飘落在梅溪湖畔的3片芙蓉花瓣,灵动而富有张力的曲线,纯白的流体立面,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这座被业界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建筑”甫一亮相,就成为长沙新的“网红”打卡地。
一座城市每一个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出现,必然是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源于怎样的国家战略背景,它的到来又为长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本报今天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岁月留痕 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系列报道之《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芙蓉花瓣”诗意绽放》。
在湖南湘江新区,由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团队设计,40余家建设单位、数千名建设者历时 1770个日日夜夜精心打造,盛开的芙蓉花瓣落入梅溪湖水面,掀起文化“涟漪”——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芙蓉花瓣”诗意绽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熊远帆
“戏剧是时代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
这是莎士比亚赋予戏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或许只有当一座城市拥有了剧院或剧场,才会有艺术的灵魂。
一个城市应该有这样一座剧院:它凝聚建筑设计水平与城市文化意象,诠释城市治理者与市民对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期待,代表一座城市的最高艺术标准。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就回应着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城市期待,灵动而富有张力的曲线勾勒出来的3片芙蓉花瓣,诠释了这座城市的美学。
不久前,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多功能小剧场,话剧《萨瓦迪卡卡就是发》上演,这是长沙本土民营剧团——没想好戏剧工坊的作品。演出结束后,导演刘釴白说:“今天在这样的舞台上演出,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
这个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剧团能登台长沙这个“网红”地标,源于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推出的“霸蛮有戏”新锐导演戏剧展演,扶持本土青年戏剧团体登台。
与扶持本土艺术相对应的另一面,是世界顶级演出和文化团体的频频到来。比如,英国伦敦西区最火热的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8月下旬将在这里上演。
一个文化地标,就是这样汲取这片土地的文化养分,又迎来世界优秀文化,并绽放新的花朵,反哺城市文化。
2018年8月31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摄
1. 一个新城的诗意栖居:用黄金地段来建设文化地标
纵观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它不仅是建筑物的群集,更是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不单是诸多要素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集。
梅溪湖以前叫梅子滩,曾经是长沙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农田、荒地、滩涂、葡萄园,是当时的风土地貌,当地甚至有“梅子滩,梅子滩,十年就有九年淹,养女莫嫁梅子滩”的童谣。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彻底改变了这里。
2008年1月,在国家大战略背景下,长沙市决定在河西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导区,成为承担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
作为当时先导区建设的标志性地块,令人热血沸腾的建设场面就在梅溪湖上演了。
“2009年,梅溪湖国际新城启动规划,当时请来了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做总体规划。”
唐子可,湖南湘江新区国土规划局局长,从先导区时代起就一直从事国土规划工作。他回忆,当时的总体方案上,在这座“新城”的黄金地段就设置了一个大型文化设施。
“最开始的方向是做会展中心,后来省里决定在黄兴镇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市委就研究决定在这里建一座大剧院。”唐子可说。
北京有国家大剧院,上海有东方艺术中心,广东有广州大剧院,长沙歌厅、酒吧全国闻名,却没有一座能承接国际一流音乐、戏剧演出及展览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现长沙梅溪湖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文认为:“相对于经济体量的快速成长,那时长沙的一流文化艺术场馆建设却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发展的档次提升,修建一个这样的大剧院也是与发展同步的。”
正如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灵魂和地标,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了解纽约城市文明的载体,每个城市也应该有自己诗意的栖居。
“我们当时对梅溪湖有个定位:既是中心城区又是景区,既要有城市中心的公共配套,又要有景区优美的环境。”唐子可介绍,就这样经过调查与研究,一个拥有大剧场、多功能小剧场、艺术馆,定位为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艺术中心出现在这个新城核心地段的规划图上,并成为长沙与世界文化的美妙链接点。
梅溪湖片区开发前的景象。(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2.一座建筑的精神内涵:芙蓉花瓣落入湖面,掀起文化“涟漪”
到了2011年,梅溪湖国际新城片区路网已开始成型,“梅溪湖”的轮廓也已显现,只待蓄水。
当年6月,一场国际建筑大师充满激情的高峰对决,在长沙上演。
5家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团队、3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齐聚一堂,参与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投标。
“请来这些顶级设计师,还是花了功夫的。”时任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总工室主任王广浩回忆,大家得知扎哈·哈迪德将参加其设计的广州歌剧院的开幕仪式,于是专程赶到广州歌剧院等待了一个下午,最后虽然没见到扎哈本人,但在晚餐时见到了扎哈的建筑事务所的二号人物舒马赫。对方被梅溪湖团队的诚意打动,决定参与投标。
王广浩至今还记得在那场投标会上一个比一个惊艳的投标方案。
意大利人马尔科·卡萨蒙蒂设计了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身上所着锦衣纹饰为原型的主体建筑;沃尔夫·德·普利克斯则在湖畔设计一座宛如振翅蝴蝶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而成功设计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国际机场等杰作的保罗·安德鲁则让艺术中心从水面上优雅浮起,就像蔚蓝湖水中一叶白帆;汉斯·霍莱因用盒子表现大剧院、艺术馆的创意令全场震惊;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女性获得者扎哈·哈迪德,则以盛开的花瓣落入如镜的湖面,最终展现出震撼世人的“扎哈”美学。
述标后,由来自日本的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矶崎新等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进行闭门会议,对5个竞标作品进行评议。
最终扎哈率领的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方案,以其独特的设计视角和理念胜出。设计方案最终呈报长沙市委常委会研究并获得通过。
“没有扎哈作品的城市,不算一线城市。”这是业界对扎哈作品的普遍看法。
西班牙萨拉戈萨桥、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馆、北京银河SOHO,都是扎哈的惊世之作,而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以花瓣落入梅溪湖激起不同形态的“涟漪”,投射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灵魂,与这片新城的规划建设者们的初衷不谋而合。
3. 一项工程的工匠精神:许多“不可能”变成“现实”
扎哈的设计“由惊人的曲线在严谨的数学和几何学土壤里野蛮生长”,留下美轮美奂的作品。但设计真正变成现实中的建筑物,则需要精细的施工和数千人的汗水、智慧。
2012年底,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动工。
“芙蓉花建筑或许不难,难的是花还要以实用剧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负责工程管理的李永生感叹,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建筑。
李永生介绍,工程结构十分复杂,土建主体为框剪混凝土结构,在土建结构外围是支撑建筑外衣的弯扭钢结构,钢结构工程复杂程度不亚于“鸟巢”。
工程创造了太多的不可能。
“比如‘芙蓉花’的骨架是22000吨钢结构编织而成,其中一部分要把4.5厘米厚的钢板像扭柳条一样弯曲。”李永生说起工程来如数家珍。
“芙蓉花”的外幕墙全部是曲面造型。要先由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精确分解,每一块幕墙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然后再进行制模,一块对应一块,独一无二。安装时,每一块幕墙和指定位置的偏差必须控制在正负两毫米内,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一个班组一天能安装8至10块幕墙,而幕墙的总数是11353块,使用的螺栓就多达45万个。”李永生说。
机电工程,则更是难上加难。
“建筑是异形的,但是管线却是直的,管线该怎么走?只能把原本一根直的管线处理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再拼接起来,以适应建筑的走向。”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部经理李宗湘说。
1770个日日夜夜,数千名建设者、40余家建设单位、高峰时期20家建设单位同场施工,他们目睹了“芙蓉花”从无到有,见证了一个设计上的艺术品变为现实中的建筑物。
2017年9月15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迎来首演,以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打造的英文版歌剧《红楼梦》拉开大幕,宣告项目竣工。
2018年8月15日,观众在《斯拉法的下雪秀》演出现场互动。当晚,曾荣获100多项国际艺术大奖的俄罗斯舞台剧《斯拉法的下雪秀》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首演。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4. 一家剧院的文化追求:成为城市文化的灯塔
对于建筑而言,美学只是其附加意义,比起耗费在设计与建筑上的精力,长远的运营规划更考验管理者们的智慧。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诞生,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文化内容上,都被寄予了厚望。
湖南湘江新区以“政府补贴,企业运作”为导向,委托湘江集团旗下华年文旅公司携手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合作运营,聚拢了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
华年文旅公司负责人赵春华介绍:“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使命就是要汇聚世界艺术精品,引领城市的高雅风尚,但在实践中我们坚持‘高贵不贵,文化惠民’。”
2017年的一件事,让赵春华难以忘记。
那年,大剧院引进了来自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保镖》,大剧院特别给长沙的大学生推出了3000张60元的学生票。演出结束后,一位湖南大学的学生在现场舍不得离开,她仔细参观了艺术中心,最后她在大厅里拉着剧院运营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我非常喜欢音乐剧,以前想看只能省吃俭用去北京、上海,现在在长沙就能以这么低的票价看到国际最顶级的音乐剧,让我非常感动。”
运营两年来,大剧院引进了众多最顶级的优质剧目,包括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英文版歌剧《红楼梦》、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法国戏剧《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俄罗斯默剧大师顶级作品《斯拉法的下雪秀》、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等。
每个名城都有一座用旋律和音符凝聚出的记忆建筑,而它也在默默地改变着城市的性格。长沙人的文化生活除了歌厅、酒吧、电影这些“老三样”外,也开始慢慢接受了来自百老汇、伦敦西区等的顶尖戏剧。
两年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还持续推出了“湘江艺术+”“大学生圆梦计划”、市民开放日、惠民演出等一系列艺术普及和文化惠民活动,降低了市民观剧门槛,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亲历者说
在自己的作品里看了一场精彩的戏
讲述人: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部经理 李宗湘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自豪的一笔。
该建筑结构异形,空间高大,结构造型大量采用弧线设计。所以我们做机电工程,管线也要随着结构的曲面相应弯曲布置,极易产生管线的碰撞,施工难度极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这些管线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细小而交错纷繁。
当时,我们采用了最新的BIM建模技术,以3D效果对现场情况进行模拟,将管线定位。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图纸深化的任务,我们加班赶工成了家常便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异形建模难题被顺利攻克,这让我们处理了5000多个碰撞点,减少25%的管材使用。
还有一个难点是,大剧场作为高雅艺术殿堂,对减震降噪有特殊要求。
而空调无疑是最大的噪音源,并且异形的内部构造也对空调出风口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我们商讨出一个方案。
采用池座静压箱与座位下出风的组合,空调风首先送入池座静压箱内,进行减速,然后通过座位下的风洞送到每一个观众身边。从风洞出来的风速控制在0.1米每秒,风量也非常均匀,由此带来最为妥帖、舒适的感受。
为了从源头抑制噪音,我们将1000多台设备底部分别都安装了8个专用减震器,墙壁内的管线每隔1.5米至2米就安装了一个减震器。通过采用低噪音设备、静音封堵、合理设计管线走向,尽量减少风噪、进行声学复核等措施,严格保障项目的噪音控制级别达到国家大剧院的标准,为观众带来极致而纯粹的艺术享受。
工程完工后,我们被邀请去观看了蒋雯丽主演的《明年此时》,那时我亲耳听到的音效可能是我听过最好的,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看了一场精彩的戏,舞台、灯光、音效都相当棒,感觉舒适,也特别自豪。
(熊远帆 整理)
■链接
省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长沙市自“十二五”时期以来,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全力打造“文化地标”。占地196亩、总投资17亿元的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音乐厅,于2015年底建成开放;长沙实验剧场、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长沙非遗馆等市级重点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开放;长沙国王陵、铜官窑、炭河里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80%的区县(市)建有文体中心。
从2013年开始,长沙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工程。近5年,市、县两级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设施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群众满意度高的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91个;升级1364个农家书屋,实现60%的农家书屋达到星级水平;加快公益性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总量达到100个。
将图书馆、文化馆建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建设图书馆分馆113个、地铁自助图书馆5个、基层流动服务点700余个、24小时街区自助阅览室7个,文化馆分馆50个。
(熊远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