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背后的幸福逻辑 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的美丽长沙样本

2019-07-24 07:47: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晗 易万里 刘帅] [编辑:夏博]
字体:【

“五治”背后的幸福逻辑

——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的美丽长沙样本

长沙浏阳河畔,普迹镇夹洲岛沿线的美丽乡村,风光如画。 (长沙市农村农业局供图)

王 晗 易万里 刘 帅

仿佛春风拂过,盎然的绿意,在长沙的田野上荡漾开来。

扫除脏乱差,宁乡市陈家桥村舒展了省级美丽乡村的“眉头”。挥别垃圾村,长沙县春华山村成了垃圾分类减量的“里手”。治理了黑臭水,望城区湘江村移植了湿地公园的“肾器”。摘掉了“牌王村”,浏阳市书香村再续了“耕读传家”的墨香……绿色,在每一个细枝末节上扮靓着长沙的颜值。

始于2018年的长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五治”为抓手,以转变生产方式、提质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意识为推手,长沙市委、市政府通过引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再造着美好长沙的未来。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三“生”迭代,万象更新。

“五治”背后的生产逻辑:

高颜值带来高产值

竹联村竟然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就连厕所,也成了游客眼中的“打卡”目标物。

外“穿”白墙,内“搭”瓷砖,配齐木门、洗手盆、水冲式厕所,还有供游客随手取用的厕纸……5月30日,在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游客汤女士过了一把“星级”厕所的瘾。这个一年接待近8万人次游客的“明星村”,高峰时段日接待游客突破1000人次。

“厕囧”,可能是众多乡村面临的尴尬。基础设施跟不上,曾经引发乡村旅游 “成长的烦恼”。而今,长沙市的农村普遍用上了无害化厕所,三格式或四格式化粪池更是将异味消弭于无形,并减少了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启动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是长沙的“自选动作”。长沙市已在长沙县金井、望城区乔口、浏阳市金刚、宁乡市沙田等28个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启动30座农村公共厕所建设。

这种蝶变,始于近两年来的长沙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治”的同步推进,使得乡村的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力的佐证是,长沙乡村一日游持续升温,古镇游、红色游、研学游、采摘游成为市民休闲度假新选择。

不仅如此,“五治”还改善了长沙市广大原野的墒情,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命题。

喜鹊飞回来了,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五治”带来的不只是环境的向好,而且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村里投资兴业。

以前,鹊山村的部分土地受到污染侵袭,1000多亩田地被划入产业结构调整区。拿什么来“拯救”土地?通过“五治”,土地生态好起来了,到鹊山村流转土地的客户也多起来了。

宁乡最大的小龙虾养殖项目引进来了,长沙最大的多品种番茄种植基地建起来了,湖南最大的植物谜宫基地办起来了。全世界60多个品种番茄在这里“扎根结果”,番茄1斤卖到5元,平均亩产达到3万元。2018年,鹊山村村民增加就业岗位400多个,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创收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8万元。

“五治”背后的生活逻辑:

宜居指数提升幸福指数

当上海垃圾分类新政被一再刷屏的时候,浏阳市镇头镇的陈秋安却在微信圈里云淡风轻地晒出了一组照片。

“我家有6个垃圾桶,‘胃口’各不同。”陈秋安所展示的,是长沙市“拆掉垃圾池,换上分类桶”的垃圾处置方式。这也是长沙市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迈向“2.0版本”的重要标志。

废旧书报、塑料瓶等卖给资源回收站,煤灰渣土用来填坑铺路,餐厨垃圾拿来沤肥,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通过垃圾车运到垃圾站……在今天的长沙农村,垃圾分类也有了 “宝典”。

蓝桶、蓝车、蓝屋、蓝岛是长沙县正在农村普遍推行的长沙县垃圾分类蓝色体系。通过这套体系的科学分类,政府以每吨200元的价格给予垃圾衍生燃料回收补贴。专业环保公司对其进行低温热解催化处理,形成了“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可复制蓝色经济模式。

从屋前屋后到垃圾池,从垃圾池到垃圾桶,从混用到分用……包括垃圾分类减量的“五治”新举,带来的不仅是农村外观之变,更有农民的内在之喜。

走进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家家户户区别得清清楚楚。通过对垃圾分类减量,如今团山湖村,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行道两旁绿树成荫,植树种花成为村民们追捧的生活时尚。

“不同意!”在拆除自家围墙、腾出绿化空间的首次动议上,长沙县春华镇春华山村塅港组村民议事会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乡村,贵在山清水秀。不想一块肉埋在碗底,就要拆围还绿。”

一次次的沟通,村干部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认同,拆围还绿等提升村容村貌的行动得以有序开展。

为了拓宽道路,村民杨河清无偿将自家菜地让出来;为了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村民胡达成主动拆除了自家杂屋……两年来,塅港组共计拆围还绿64户。漫步如今的春华山村塅港组,山峦青翠,流水潺潺,满眼秀丽,尽收眼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18年,全组80多户中的71户搞出了大动作,每户入股1万元,共同成立了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流转全组村民土地,通过租金和营收利润分红,实现着对村民拆围还绿的美好承诺。

“五治”背后的生态逻辑:

卫生习惯衍生生态意识

“我负责村上五个组的垃圾收运,以前收一次要运6车左右,现在只有差不多3车了。”宁乡市夏铎铺镇天马新村保洁员廖发荣工作中的变化,是长沙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普遍现象。

以前廖发荣收运垃圾需要再手动分拣,费时费力。现在村民们做好了源头分类,他的工作程序简化了,工作量也轻了。

见到如今村容整洁的天马新村,很难想象在环境综合整治刚刚推开时,村里光清理角角落落的“陈年”垃圾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恍若隔世之感的,还有岳麓区莲花镇云集村。过去发展相对滞后、环境卫生糟糕,是“长沙市环境卫生十差村”。如今,拥有了“美丽”“富裕”“幸福”的同位语。老党员朱宗田说:“村里环境卫生由我们自己管,乡亲邻里都自觉维护。”

令人欣喜的是,村民成为了农村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在浏阳市金刚镇山虎村,“相约七点半”活动将话筒交到群众手中,让村民为村里垃圾分类建言献策。在长沙县开慧镇上华山村,“五老检查团”每月给各小组卫生情况打分……

通过推行农户卫生评比公示制度、村民自治建立垃圾处置收费制度等,全市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自治收费率70%以上。通过收取少量费用,农户环卫与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没有一个村镇出现“政府兜底包干、群众袖手旁观”的现象。

随着“五治”的积极推进,生态意识扎根在了这方土地。注重保护乡村田园风貌,强化湖湘文化元素符号,在各个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成为了最重的底色。

一块约200平方米的湿地,被一片片木栅栏很田园化地围起来。地面上种满了风车草、鸢尾等植物,植物下面铺着的是石英砂、活性炭等物质。这是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的“宝地”。

之所以说是宝地,是因为其功能堪比小型污水处理厂。该系统设有发酵池、净水人工湿地,农户家的污水经三级沉淀流入集中收集管网,再流入系统终端,经过发酵、净化后,末端出水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目前,该片人工湿地的日处理污水量可达30立方米,满足了附近80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精神、信心与动力;美丽乡村,美丽的是生产、生活与生态。

长沙市的“期中考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47891户;农村中小学校公共旱厕已全面清零;建成和已启动垃圾分类减量的行政村比率达到92.3%;拆除“空心房”、“一户多宅”2万余户;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97座……

更大的满意,将不断充盈在农民的心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