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包见证历史 红色藏品诉说长沙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

2019-07-08 09:12:22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陈丽安] [编辑:夏博]
字体:【

这公文包曾装着解放军进城方案

红色藏品诉说长沙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

7月5日,长沙党史馆,曾经传递过解放军进城方案的黑色皮质公文包。图/记者杨旭

一个公文包、一封书信、一张布告……诉说着那段红色历史。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7月1日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馆内的“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采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动记述了党在长沙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红色陈列见证历史系列报道,通过挖掘长沙党史馆、湖南党史陈列馆等藏品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历史,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百万雄师奋迅雷,红旗直接洞庭来。云霄大慰三湘望,尘雾欣看万里开。箪食争迎空井巷,秧歌高唱动楼台。市民啧啧夸军纪,只饮秋江水一杯。”

1949年8月5日,长沙宣布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从长沙县春华山出发,从东屯渡过浏阳河,在小吴门挺进长沙城,古城长沙涅槃新生。

70年前,长沙和平解放,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但你可知道,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为确保解放军顺利进城,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以下简称长沙党史馆)馆藏的一个黑色公文包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3次传递解放军进城方案

在长沙党史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个看似普通的黑色皮质公文包。公文包的主人是曾任地下党长沙特支书记的刘晴波。1949年8月3日至4日深夜,解放军进城方案正是通过这个公文包传递的。

1949年8月初,长沙和平解放在即,“长沙市各界迎接解放联合会”(即迎解联)党组成立,刘晴波任党组书记。

自成立之日起,“迎解联”门庭若市,主动要求加入的单位和群众络绎不绝。“迎解联”党组主要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制定解放军进城时间、线路和驻防地点;二是组织发动群众、筹措钱粮迎接解放军。为此,“迎解联”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解放军进城方案。

8月4日深夜,刘晴波亲手将方案放入这个皮质公文包内,派联络员携此包到长沙县春华山将方案交给解放军138师首长,并商定入城时间为8月5日晚9时。

联络员返回后,刘晴波将修改后的方案又一次放入该公文包内,于8月5日晨,再次派员至春华山138师前线指挥部。138师首长仔细研究了该修改方案后,表示“对今天欢迎解放军的部署,似乎应该加以研究”,同时提出了四条主要修改意见。联络员当即返长,向刘晴波等人报告。

这四条修改意见中最主要的一条是“沿途欢迎队伍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列在两旁人行道,夹道欢迎,以便警备部队迅速进入警卫岗位”。这条意见的意思是希望欢迎群众“有计划、有组织”,不要堵塞部队进入警卫岗位的通道。由于138师首长对“迎解”方案修改较大,刘晴波紧急召集党组成员开会贯彻修改意见,并立即请示了省、市工委领导周里和沈立人。

周、沈二人指示“迎解联”党组:迅速调整“迎解”方案。刘晴波第三次将修改方案放入公文包内,急派工作人员报138师首长。该方案得到了解沛然师长的赞许。

10万人夹道欢迎解放军

8月4日,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在长沙起义。8月5日傍晚,晚霞似火、残阳如血。群众队伍向各主要街道集合。当晚10多万人挤站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入城解放军,庆祝长沙和平解放。

“人群在涌进,沿途的鞭炮声、歌唱声、纵情的欢笑和响亮的口号,响彻云霄,震荡全城。有很多群众直到深夜2时才慢慢散去,省一中的同学们回到学校时已是午夜3点了。一个营的解放军露宿在一中外面的操坪里,一中同学马上让出宿舍,还由60多人立即组成服务队,为解放军指战员照料一切。多么深厚的鱼水之情啊!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狂欢的日子。”刘晴波在《长岛迎旭日——纪念长沙和平解放五十九周年》中回忆着这段往事。这个见证了长沙和平解放的公文包也一直被刘晴波珍藏着。今年4月底,刘晴波之子刘士明将这一公文包捐赠给长沙党史馆。

“这种红色文物,只有在这里才是最好的归宿。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那段历史。”刘士明说,把红色藏品捐给党史馆,是想让它们向参观者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与信念有关的红色故事。

红色记忆

创造了和平解放的“长沙方式”

解放军进入长沙城以后,迅速将解放的步伐迈向全省。1949年9月13日,衡宝战役打响。整个战役,人民解放军共解放县城28座。衡宝战役胜利以后,湖南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已是散沙一堆,不堪一击。旋即,国民党残部被扫清,湖南全境真正解放。

湖南和平解放,创造了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的“长沙方式”,使湖南人民免遭一场战争浩劫,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打击,对于大西南的和平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及新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发表的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时评《湖南起义的意义》,对程潜、陈明仁起义和湖南和平解放给予高度的评价。时评指出,湖南的和平解放,给华南、东南、西南、西北的国民党残部又一次树立榜样,加速了大西南、大西北的解放,是程潜、陈明仁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次起义和湖南和平解放,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残余势力,进一步瓦解了国民党阵营,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湖南和平起义为西南西北各省树立了榜样,促进了这些地区局部问题的和平解决,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潇湘晨报记者陈丽安长沙报道

相关专题:纪念湖南和平解放70周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