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凤凰县:山水苗寨入画来

2019-07-07 08:34: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永华] [编辑:曾晓晨]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朱永华

没去过凤凰的人大概都知道,这里有“中国最美小城”;去过凤凰的人会慨叹,古城真美。7月初,记者在凤凰县蹲点采访,实地感受到脱贫攻坚的壮举推出了更多令人流连的胜景,凤凰旅游迎来了欣欣向荣的“第二春”。

山水出“深闺”

凤凰县山江镇凉登村,苗语中“老鹰落脚的地方”。山高坡陡,林密沟深,高山之上世代栖息着纯朴的苗民。错落有致的石板房、质朴自然的民俗让人顿生隔世之感。得益于2年前修建硬化的盘山公路,这处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迷人的风光终于撩开面纱。不少外地人陆续到来,寻幽探胜。山江镇政府乘势而上,引进了竹笋加工和黄酒酿造两个产业,不仅带动了山上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还辐射到附近3个乡镇。难能可贵的是,当地政府在规划中强调:做产业决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引进项目必须生态环保,宁缺毋滥。

天龙峡是阿拉营镇的一道天然风景线,之前“名不见经传”,随着凤凰旅游产业的深度推进,逐渐走出深闺。游客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漫步中,既可在藤蔓绿树间呼吸到四处弥漫的负氧离子,还可观赏潺潺流过的溪水和喷薄而出的瀑布。当地干部说:与那些热门景点相比,这里的宽松惬意更适合现代人旅游的审美趣向。事实上,这里旅游资源的洼地效应已经产生,近年来,专业公司的介入为本地村民每年带来5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要问凤凰的“冷门”山水景观有多少?当地人说:长潭岗、苗人谷、“尖朵朵”……一个人指头数不过来。这些外人不尽知晓的绿水青山保护好利用好了,就是看得见的金山银山。

苗寨露芳华

凤凰的苗寨不仅有风景,有造型,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记者在当地干部带领下,一口气看了好几个寨子。山江镇雄龙村的老家寨已经小有名气,因而显出些“排场”——湖边的小山岗上有一片参天古树,好像是卫兵时刻守护着古寨;泛舟经过数百米的湖面,方得进入寨门。苗家的阿哥阿妹早已迎候在此,他们敲响热烈的迎客鼓,唱起悠扬的山歌,鼓声与歌声萦绕山寨,数里不绝。

老家寨其实就是一座迷你“石头城”,千转百回的石板小径,清一色青石古墙,肃穆中带有神秘。问询中得知,导游、船工和苗鼓演员大都是老家寨人,他们都加入了旅游公司,每月可以拿到1000至2000元不等的底薪。因为就在村上就业,他们还可以照顾家里。

麻冲乡老洞村建于清朝末年,是一处民国时期苗区的“富人区”。同样是石头房,但是规格比一般苗寨要高出许多。寨子以九宫八卦布局,寨内巷道纵横交错,整个布局犹如一张蛛网,又宛如一座迷宫,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古寨周围建有多个保家楼、闸子门,看似不起眼的排水沟,其实是逃生用的通道。

当年的“湘西王”陈渠珍、苗族首富麻江富就居住在这里。在当年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敌和匪乱,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座高大坚固的石头城堡。

记者看到连接县城和贵州铜仁的千云公路正在加紧施工,而老洞村一些敏感的村民也忙起了自家房屋的装修——游客到来就是时尚而舒心的民宿。

凤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欧金辉解释得很到位: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各民族团结进步。凤凰有好多个各具风格、承载着历史的苗寨,现在成为了发展旅游、各地人们融合往来的重要媒介。

记者从主管部门了解到,凤凰旅游正在下一盘大棋。借力脱贫攻坚,凤凰旅游的基础设施投入、传统村寨的保护、新旅游线路的开辟等有了一揽子计划。凤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将在做大了的旅游蛋糕中,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关专题:记者在扶贫一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