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蹲点见闻】打开圆梦通道——自治州帮助残疾人脱贫见闻

2019-07-05 06:44:0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打开圆梦通道

——自治州帮助残疾人脱贫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莫成 通讯员 王刚

残疾人脱贫,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过去,残疾人的生活大多由政府兜底保障,这不仅对政府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也容易养成残疾人的依赖心理。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 激发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脱贫难题。

6月19日至25日,记者在自治州蹲点,通过实地走访,切身感受到了自治州帮助残疾人康复、脱贫、致富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效。

“康复下乡”,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对于残疾人而言,没有什么比康复更重要的。6月25日,永顺县西岐乡瓦厂村,200多位贫困残疾人齐聚于此,自治州残联为当地残疾人送来了价值5万元的助残辅具。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自治州残联还上门服务,开展义诊和健康宣传,帮助办理残疾人证,把健康送到残疾人家门口。

近年来,自治州坚持把“康复下乡”作为扶贫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帮助残疾人恢复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有效减少了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现象的发生。

吉首市矮寨镇居民时元陆,今年49岁,2016年被查出患有白内障。“一米外看东西都是模糊、重影。”提起患病的日子,时元陆心有余悸。2017年,在州残联“千人康复进农村”项目支持下,时元陆一分钱没花做了白内障手术,一个星期就恢复了视力。“以前看不见,感觉很压抑。”时元陆告诉记者,“现在恢复了健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要脱贫,先康复!”自治州残联副理事长刘兴掷地有声。为减轻贫困残疾人的经济负担,自治州残联制定“康复下乡”行动计划,在脱贫攻坚难度大、贫困残疾人集中、医疗康复条件相对落后的贫困村,为贫困残疾人开展义诊筛查,精准定制“一人一策”康复服务方案,帮助贫困残疾人看得见、听得到、站得稳。2013年来,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救助白内障患者1200多例,发放助残辅具489件,筛查0至6岁残疾儿童282名并转介到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真正实现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

主动帮扶,支持创业走自己路

在泸溪县武溪镇朱食洞村,住着一对远近闻名的盲人兄弟。他们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失明,而是因为他们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事迹。6月20日,记者来到该村青青生态家庭农场,只见群山环抱,绿叶浓荫,鱼儿飞跃,鸡鸭成群。

哥哥杨伟正在山上喂养“跑山鸡”,弟弟杨雄正在稻田投放“稻花鱼”,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兄弟二人都是80后,因遗传原因,从小就视力不好,未完成学业便外出务工。到2010年,两人病情恶化,仅剩光感,经诊断属于视力二级残疾。30岁不到的兄弟二人,一下跌入人生低谷。

“一定要走好自己的路。”带着这样的信念,兄弟二人回到家乡创业,在村里租了50多亩的稻田和山林,搞起生态种养。交通不便,兄弟二人仅用两个冬天,就在荒山野岭开辟出一条2000米的道路。为了支持他们创业,自治州残联也主动帮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联系销售市场,还投资4万元帮助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如今的基地里,他们养了5000余只鸡、3000余尾鱼,所产的鸡蛋、稻花鱼也早早被预订一空,年收入合计超过30万元。兄弟两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哥哥还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我们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杨伟表示。

以残带残,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在保靖县迁陵镇,有一家与众不同的理发店——从店主到店员,全都是聋哑人。店主名叫吴云志,今年41岁,小时候因用药不当致残。自治州残联了解到情况,根据本人意愿,积极引导吴云志创业,开办了这家理发店。

吴云志不服输、有闯劲,经常外出学艺。“理发要跟得上时代潮流,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吴云志的执着打动了顾客,生意也越来越好。6月25日,记者现场观察到,店里生意火爆,9名店员应接不暇,甚至还有5、6位顾客在排队。

创业成功的吴云志,没有忘记其他残疾人,他主动教其他残疾人理发手艺,帮扶他们就业创业,至今已培养280多名残疾人。店员宋祖权是一名先天性聋哑人,今年18岁,2014年到店里当学徒,现在已经是“首席”理发师。宋祖权比划着告诉记者,他打算过两年自己开一间理发店。

像吴云志这样的残疾人,自治州还有很多。2017年至今,自治州残联先后培训残疾人3000多人次,引导他们创业就业形成典型效应,并反过来回馈社会。花垣县石栏镇麻振兵,引进3家苗绣公司,先后帮助500多名残疾人就业;凤凰县新场镇滕飞,让周边贫困户到自家农场务工,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有成,回头带动更多残疾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已经成为自治州精准扶贫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蹲点感言

残疾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康复下乡、助残脱贫”,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自治州帮助残疾人康复、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自治州充分尊重残疾人的社会地位,积极引导他们回归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自治州残联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帮扶,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并以典型引路,为他们打开圆梦通道,奏响了一曲曲“身残志不残”的动人乐章。

在自治州,大批残疾人非但没有成为社会负担,反而成为了一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相关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蹲点见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