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汝城:突破封锁线之时留下感人事迹

2019-07-01 16:02: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鼎峰] [编辑:印奕帆]
字体:【

站在汝城县官亨村青石寨,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这里曾是红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不少战士在此牺牲。

1934年10月底,中央红军开始进入湖南,第一站到达了汝城。11月,红军在这里成功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在汝城,红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事迹。

华声在线记者 张鼎峰 汝城报道

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见证军民情深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小窄巷,时不时地吹来一阵微风。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坐在家中,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向记者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1934年11月初,天气已经逐渐转寒,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驻扎在此进行休整。红军军纪严明,战士们是不能随便进入老百姓家中的。天寒地冻,村民徐解秀看到一些战士睡在自家门前,就让其中3个女红军睡到自己房里。

“当时家里穷,没什么能御寒。”朱中雄告诉记者,3个女红军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加上徐解秀和1岁的儿子一起5人合盖,就这么度过了寒夜。此后几天,3个女红军在徐解秀家里帮着做家务、挑水、带小孩,和徐解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临走前,女红军要把这条被子送给徐解秀,但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要。双方推来推去,最后一个女红军拿出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了两半,留下了半条被子给徐解秀,并说革命胜利之后再来看望她。

“我妈妈年年盼望她们来。”朱中雄回忆到,新中国成立后,徐解秀就一直在等她们来,不过一直到1991年去世也没有等到3位女红军的消息。

徐解秀曾说过,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段真感情。

叶祖令给胡四德写下的借据

一份借据,兑现百姓恩情

在延寿瑶族乡官亨村,记者又听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96年,村民胡海运有个“意外收获”。他准备砌新灶时,发现墙上有一个洞,洞里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

胡海运打开后,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上面写了几行工整的毛笔字。“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一百零五担,生猪三头,重量五百零三斤,鸡一十二只,重量四十二斤,此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胡运海就是胡四德的孙子。”汝城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傅选林告诉记者,写借据的叶祖令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作战时英勇牺牲。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张借据呢?原来,红军到达这里的时候,胡四德发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他号召村民为红军捐粮,把从各家各户筹集到的105担稻谷、3头生猪和12只鸡送给了红军。红军纪律严明,叶祖令就给胡四德写下了那张借据。胡四德担心敌军发现借据后报复,便将借据装进一个铁烟盒里藏起来,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知。

1997年,汝城县政府按照当时的物价,折算成15000元,还给了胡运海。可出人意料的是,生活非常贫困的胡运海,拿出1万元捐献给了村里的小学。

相关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