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作文题如何写?听听名师怎么说

2019-06-09 15:19: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京] [编辑:周泽中]
字体:【

华声在线6月7日讯(三湘都市·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今年我省高考继续采用全国I卷,大家拿到的作文题是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你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怎么看?演讲稿怎样才能写好?三湘都市报记者特邀了几位老师,对作文题作出解读。

多关注时事,选材要广

麦田格作文创始人李卓

今年的高考作文比较“平稳”,“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正确的立意方向。对“人工智能”“有效的社会分工”的辩证思考倒是一个突破口。与此同时,也给广大高一高二考生提了一个醒,多关注时事热点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选材呢?从“劳动”的范畴上来说,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工人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作家笔耕不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交警在炎炎烈日下或暴风骤雨中执勤;武警官兵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几个日夜不曾合眼;消防战士在大火中完成“最美的逆行”;老师嗓子嘶哑了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知识;残疾人努力完成着力所能及的工作;环卫工人在天色微亮时清扫垃圾;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即使困倦却仍然保持微笑;大学生利用休息日在街边发放传单;白发苍苍的老人拎着蛇皮袋沿途拾捡矿泉水瓶;程序员面对着密密麻麻的代码通宵达旦……

这些都是劳动者的画像,平凡而真实。劳动是光荣的,我们应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也是一种努力奋斗的精神,是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的信念,是无私奉献的生命态度,是进取,是乐观,是最厚重的人生意义,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动力。所以,我们在取材的时候,可以基于平凡的人和事,也可以发掘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小则关乎人生意义,大则影响国家甚至人类的命运。无论选哪一类素材,抑或二者兼顾,都是可以的。

材料中,对形式有了一定的限制,明确要求了写一篇演讲稿。很多考生对此可能有些迷茫——这是不是对文体有了明确的限制?实则不然,文体依然是自由的。为什么呢?比方说,你演讲的时候,可以说“我想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不就是记叙文吗?同理,你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和理解,这不就是议论文吗?你用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不就是议论性散文吗?所以,文体依然是自由的,只不过,作为一篇演讲稿,你要稍微注意一点,就是在讲述完故事或者表达完观点后,适当有一些“呼唤号召”,最好能让“复兴中学”的同学们产生共鸣。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感人肺腑,无论是意味深长,还是丝丝入扣,请记得,你的前面有一群满是期待的倾听你演讲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这个场景,对你的写作很有意义。

归根结底,今年高考作文的赢家,一定是文字功底深厚的考生。所谓“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没有好的语言哪来好的文学?”无论哪个阶段,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或者将来从事文学创作,“语言表达”终归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课堂上曾多次阐述一个观点——如果说文章的立意像一个人的思想与灵魂,那么素材(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和表达的逻辑是骨骼,而语言则是皮相。用通俗的话来说,语言就是一个人的颜值。

重视传统文化,考察思辨能力

长沙小荷作文学校校长柳鹰翔

对于今年的高考题,总体感受有两点。一是导向性,几乎所有的题目均与当下的世界及中国的局势紧密相连;二是开放性,大多题目都具有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之深刻意义,强调个我,又向世界开放;三是灵活性,很多题目并不难,但要写出新意来是不容易的,所以就要求作者要 具备创新意识,方能得高分。

考题从“劳动”切入,看似容易,其实更难,尤其是要紧扣“优秀传统”来写,这非常考验考生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积累。材料当中有几大关键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复兴”。如何谈透“传统”与“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复兴”的意义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复兴的解释为: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再创辉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题目中给出“复兴中学”可见其深意。这个“复兴”不仅仅是卧薪尝胆的坚韧,不仅仅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志向,不仅仅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达观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所以这篇演讲稿形式的作文,考察考生结合传统文化阐述自己思想的意图十分明显。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材料题写作特别多,这说明了什么?这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题目中又有四个关键词“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这四个词实际上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四词之间两两关联,层层递进。如何阐述你的认识?材料中所提现象的思考有几个层面?从那些角度进行阐述?总之,高考作文考察综合能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靠押题、背文应对考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由表达和思考能力,重视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不再擅自给材料作文“命题”,高考作文进步了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总体看来,今年9套试卷(3套全国卷、1套全国汉语试卷、5套分省命题卷)的作文题,都继续采取材料作文命题方式,旨在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由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自拟标题写作。好的材料作文题,应该避免主题先行,要给学生更大的思辨与表达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各地的材料作文题,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不再擅自给材料作文“命题”,而是列出所有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这贴近了材料作文命题的用意。

如果想用简单的标题来归纳材料作文的主题,如全国I卷,将作文题命名为“劳动”、“提倡劳动的演讲稿”、“科技与劳动”等,这些都是对材料作文的理解,而非材料作文的本意。不能以命题作文思路,来对待材料作文,这既是对命题者的要求,也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还是对社会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好的材料作文,应该给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如果材料作文,要求所有考生的观点都一样,那么,这样的材料作文,就没有给学生思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已经进行多年的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改革,但对待高考作文,还有应试倾向。这是因为有的材料作文题,只是形式上有选择材料,实质还是命题作文。而由于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多与社会热点有关,因此,这更让考生更容易“押准题”。从作文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看,好的作文题关键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家国情怀

明达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欧阳昱北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所当然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行作文命题,在题目设置上,延续了提供作文材料并明确写作任务的作文题型。

过去的一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而高考作文命题当鉴照过往的风迹云影。百年中国沐风栉雨,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思想启蒙带来社会变革,时代向前,青年向善向上,而逆风的方向最适合飞翔。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忧患并存,德才兼备的青年请倾听时代的号角与回响,坚定信仰信念,找准奋斗的方向与人生的坐标。生在新世纪的你们,当际会世界风云,是时候觉悟并充满自信: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必须依靠一代新青年自己的力量,先做起来,接续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国卷Ⅰ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考试既成过往,对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细加分析,不难理解,“劳动”为题,关乎民族基因和文明传承,究其实是一道母题,一道陈题。

尊重劳动及劳动者,小言之,事关青年品行,大言之论及民族根性。青年准入社会之前,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当下,一代青年对劳动意义的认识相对模糊,对劳动者也缺乏尊重,更甚者,时闻青年啃老的消息。故此命题具有现实性。

但,不应止于就劳动说劳动。

劳动,有其张力。即可具体为每一次的动手劳动,也可扩张为一生为之践行的劳动。这样看来,本题涉及青年成长以及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质是我们该怎样做青年。前面说了,生在新世纪的青年,当深刻认知: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必须依靠一代新青年自己的力量,先做起来,接续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做”,就是放大了的劳动。可以说,今日之中国青年长着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而勤于劳动,其杰出的表现完全可以不亚于前贤。而有什么样的青年,我中华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还要看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语出《大雅·抑》,从经典里引出“劳动”的话题,其文明的传承性不言而喻。又,材料刻意塞进“人工智能”的讨论,似乎命题者也感觉了题目的老套,而故作此生动。

近3年全国卷Ⅰ貌似看重的应用性文体。前两年为书信,今年为演讲稿。稍稍注意演讲稿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即可,文章主体内容仍以一般议论文看待。

拟题参考

用劳动书写时代新篇章

劳动,创造一个光明的中国

在劳动中活出精彩

壮哉中国梦,美哉劳动者

新一代劳动青年,靠自己的力量接续奋斗

梦想系于劳动

夙兴夜寐,洒扫庭除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一砖一瓦终成大厦

请尊重劳动


相关专题:青春无畏 逐梦芳华——2019年湖南高考专题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