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作文题如何写?听听名师怎么说

2019-06-07 15:05: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黄京] [编辑:曾晓晨]
字体:【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喻晴

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作文教育专家,麦田格作文创始人李卓老师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

一、如何审题立意?

今年的高考作文,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平稳”。而且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对广大考生来说,立意上基本就没什么取巧的空间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唯一正确的立意方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了。

倘若还有一线空间可以体现考生们的新锐思想,对“人工智能”“有效的社会分工”的辩证思考倒是一个突破口。

无论如何,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皆大欢喜的——起码保证了绝大部分考生立意正确。把考核的重心往选材和语言表达上去靠,也挺好。

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广大高一高二考生提了一个醒:多关注时事,是大有裨益的。

二、如何选材?

从“劳动”的范畴上来说,涉及的面是很广的——

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工人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作家笔耕不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交警在炎炎烈日下或暴风骤雨中执勤;武警官兵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几个日夜不曾合眼;消防战士在大火中完成“最美的逆行”;老师嗓子嘶哑了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知识;残疾人努力完成着力所能及的工作;环卫工人在天色微亮时清扫垃圾;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即使困倦却仍然保持微笑;大学生利用休息日在街边发放传单;白发苍苍的老人拎着蛇皮袋沿途拾捡矿泉水瓶;程序员面对着密密麻麻的代码通宵达旦……

这些都是劳动者的画像,平凡而真实。

可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似乎从未消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崇拜那种衣着光鲜的人群,却瞧不起一些体力劳动者,继而鄙视劳动,摈弃劳动。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

劳动是光荣的,我们应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劳动是一种努力奋斗的精神,是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的信念,是无私奉献的生命态度,是进取,是乐观,是最厚重的人生意义,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动力。

所以,我们在取材的时候,可以基于平凡的人和事,也可以发掘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小则关乎人生意义,大则影响国家甚至人类的命运。无论选哪一类素材,抑或二者兼顾,都是可以的。

三、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

材料中,对形式有了一定的限制。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明确要求了写一篇演讲稿。

很多考生对此可能有些迷茫——这是不是对文体有了明确的限制?实则不然,文体依然是自由的。为什么呢?比方说,你演讲的时候,可以说“我想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不就是记叙文吗?同理,你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和理解,这不就是议论文吗?你用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不就是议论性散文吗?所以,文体依然是自由的,只不过,作为一篇演讲稿,你要稍微注意一点,就是在讲述完故事或者表达完观点后,适当有一些“呼唤号召”,最好能让“复兴中学”的同学们产生共鸣。

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感人肺腑,无论是意味深长,还是丝丝入扣,请记得,你的前面有一群满是期待的倾听你演讲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这个场景,对你的写作很有意义。

四、其它的感想

归根结底,今年高考作文的赢家,一定是文字功底深厚的考生。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提到,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没有好的语言哪来好的文学?

深以为然。

无论哪个阶段,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或者将来从事文学创作,“语言表达”终归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课堂上曾多次阐述一个观点——如果说文章的立意像一个人的思想与灵魂,那么素材(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和表达的逻辑是骨骼,而语言则是皮相。用通俗的话来说,语言就是一个人的颜值。

当然,不同的人,眼中的颜值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的美丑判断标准是一致的,有争议的往往是最美或更美的层面了。

相关专题:青春无畏 逐梦芳华——2019年湖南高考专题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