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蹲点见闻】让“绿色名片”更加夺目

2019-06-04 08:06: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婷] [编辑:印奕帆]
字体:【

让“绿色名片”更加夺目

——湘潭市岳塘区指方村蹲点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彭婷

5月31日一大早,家住湘潭市岳塘区荷塘街道指方村的袁金钢戴上草帽,背着除草机就往外走。

“这是要去哪?”记者问。

“我去给黄桃树除草。我们合作社种了很多黄桃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好!”袁金钢快言快语,邀记者一道去看看。

70余亩农田里,共有536棵黄桃树,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袁金钢是指方村高家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指方村是国家4A级景区湘潭盘龙大观园腹地所在,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种的黄桃,主要就是卖给这里的游客。

“536棵黄桃树年产约1万公斤,按每公斤30元计算,营业额就有30多万元呢!”袁金钢一边除草,一边给记者算起了明细账。“自从有了盘龙大观园,水果不愁销路,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在指方村,像这样的合作社有6个。“盘龙大观园发展好了,咱们也一起致了富。”见记者采访,有合作社村民插话。

“走,我们去瞧瞧!”记者与湘潭盘龙集团董事长冯友根、指方村村委会主任袁永胜一道走进盘龙大观园。

入园处,翠竹夹道,松柏相迎,花香裹着翻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左边就是盘龙杜鹃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杜鹃花珍品大都会聚在这里了。”冯友根自豪地说。

走进杜鹃园,记者看到,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杜鹃争奇斗艳。提根杜鹃、悬崖杜鹃、古桩杜鹃,各个品种的杜鹃百花齐放。冯友根说,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杜鹃花品种,95%的品种在这里都可观赏到。

“杜鹃花只是盘龙大观园花海中的一朵,这里共有10大主题花卉园,构成了中国独特的赏花胜境。”从杜鹃园出来,冯友根接着介绍,“荷花园里集中了全世界1208种荷花;兰草园里种植了500多个国兰、洋兰等珍稀品种;盆景园里汇集了上千盆日本黑松等名贵品种……”提起盘龙大观园的花,他如数家珍。

“为什么要建盘龙大观园?”

冯友根笑着说:“大家都知道韶山是湘潭的‘红色名片’,我们的梦想就是将盘龙大观园打造成湘潭的‘绿色名片’,让‘红’与‘绿’在伟人故里交相辉映。”

2009年,盘龙大观园在指方村动工建设。10年间,盘龙集团累计投资24.45亿元,建起了这个以名贵花木观赏为主题的景区。10年来,盘龙大观园共引进名贵花草树木30多万株,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负离子数量是城区的100多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曾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空气好多了,这才像农村嘛!”陈纯是土生土长的指方村人,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项目没建起来时,道路两旁树很少,到了夏天,路上非常热,她回家总是要叫的士送到家门口。“现在不同了,路边全是树,绿树成荫,空气好了,坐公交车回家时我都要提前一站下车,一路走来闻着花草香多舒服。”

吸引陈纯走回家的,除了新鲜的空气,还有宽敞的沥青路。2009年的指方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坑洼道路多。项目落地后,盘龙集团累计新修水泥路、沥青路40多公里,新架和改造农田电网20多公里,新建森林防火隔离墙30多公里。“正是依靠盘龙大观园,指方村美了、靓了。”袁永胜高兴地说。

随生活环境一起变化的,还有村民的思想观念。

在加入合作社以前,袁金钢在某单位给领导开车。“工作轻松,但很迷茫。”2018年,袁金钢辞职回村种黄桃,每天早出晚归精心打理果园,看着黄桃一天天长大,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般。“现在可比以前累多了。” 袁金钢说,但现在的生活让他有了目标、有了干劲,更有了获得感。

袁金钢不是个例。盘龙大观园将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卖门票、卖产品、卖服务,附近4个村的400多户村民当起了职业农民,发展了30多户花卉专业户和200多家农家乐。过去贫穷落后的指方村,如今成了全省旅游名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0年前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3.5万元。

“去年,盘龙大观园年游客数达到100万人次,年收入1.1亿元。今年, 我们将瞄准国家5A级景区创建目标,让‘绿色名片’更加夺目。”冯友根信心满满。

为什么有了盘龙大观园,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从冯友根铿锵的话语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蹲点感言

采访中,冯友根告诉记者,从建设盘龙大观园的第一天起,他就提出了自己的理念——“我们与当地村民是‘亲戚’关系,不只是邻里关系。只有当地村民拥护了,项目才会顺利。要得到村民们的拥护,就要与他们共赢共荣。”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理念,10年间,一个4A级景区在一座座荒山中拔地而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也有了崭新的模样。这样的理念,对每一个项目而言,可学可鉴。

相关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蹲点见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