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焊花,流金年华
——记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电焊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易冉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月桂
蓝色弧光所到之处,一道均匀平滑的焊缝,将不同的钢构件焊为一体。
5月9日,株洲晴,气温高涨。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焊花飞溅,气温比室外更高。戴着头盔、护目镜、口罩、手套,身穿厚工作服,易冉全副武装,专注地看着眼前的焊缝,脸部距离火花不到10厘米,双手稳稳地拿着电焊枪,将焊缝缩到最细、焊到最平。
这样的动作,易冉重复了19年。从18岁开始,灿烂的焊花,照亮了她最美好的年华,让她的脸有了斑点、手有了疤痕,也让她成为电焊高级技师、湖南省技能大师、国际焊接大赛特别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因为单纯而走得更远
脱下防护面罩,露出一张年轻美好的脸,发丝丰盈,五官柔和,眼神明澈。就是这样一张脸、这样一双眼睛,常年暴露在电焊的强光和辐射前。
一个清秀爱美的女孩子,为什么要做电焊工呢?
1982年,易冉出身于株洲一个工人家庭。初中毕业进入技校学习电焊专业时,她对未来的职业并没有太多认识,只是听从父母安排。
2000年8月,技校毕业的易冉被分配到株洲车辆厂(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的前身)的底架转胎班从事电焊工作,她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随遇而安。
此时正是盛夏,车间内气温从没低于40摄氏度,底架转胎班每人每天的焊接量是125米,易冉的工作服,每天汗湿好几遍。
从实习到顶岗,其他电焊工需要3个月时间,易冉只用了半个月。这其中,有悟性的成分,更多的是勤奋吃苦。
“刚开始还担心这么秀气的女孩子能不能长期忍受电焊工的辛苦,没想到她是坚持得最久的。”易冉当年所在班组的班长欧清莲说。
从技校一同来到株洲车辆厂做电焊工的有4个同班同学,另外3个都转岗了,只有易冉坚持在电焊工位,一直到现在。
19年只做一件事,因为单纯,因为执着,所以能走得更远。
正式顶岗半年后,易冉被选派到电焊骨干集训队。
集训队的一年时间,易冉跟着湖南省技能大师杨卫东苦练技艺。杨卫东记得,易冉总是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这个他一开始最不看好的女弟子,后来成长最快。
23岁时,易冉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电焊技师。2008年,晋升为高级技师,荣膺“湖南省技术能手”。
2011年,“嘉克-LVM杯”国际焊接大赛在德国吕内堡举行,易冉作为中国代表队选手出征。她在电弧手工焊“平、立、横”3个项目的竞赛中技惊四座,斩获赛场最高奖项“特别奖”,被德国媒体称为“电焊花木兰”。
对技艺的追求没有尽头
眼下,易冉正在焊接的是火车货运车厢的中梁,她一时俯身,一时半蹲,熟练地使用多种焊接方法。
“中梁可以说是车厢的脊梁,电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质量好坏。”易冉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看重,会花很多心思去不断思索改进。
2006年,公司投产时速120公里的新型C70敞车,该车型车底架与侧墙采用横焊工艺,一开始出现未熔合缺陷。
通过几天的现场观察与查阅资料,易冉发现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控制好,她采用斜圆圈摆动手法控制温度平衡,不使铁水下坠。尝试成功后在生产线推广,操作时间由90分钟缩短到30分钟。目前,该车已经是国内市场主流车型。
“脑子转得快,技术上的难题,她总会想办法去解决。”师傅欧清莲这样评价易冉。
2011年,在负责一种新型载重高速不锈钢敞车试制期间,易冉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小摆快频仰角焊法”,焊缝药皮全部翘起脱落,焊缝成型十分完美。这一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目前已在全国电焊岗位普遍推广。
年龄不大,易冉却已经是“老师傅”了,徒弟遍布全公司12道焊接工序岗位,很多徒弟的年龄都比她大。
“其实很多工人都很聪明,只是不善于总结提升,所以总是不能更快进步。”易冉给予同事们更多帮助的是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这些年中,她的徒弟里几乎每年都有人晋升电焊高级技师。
易冉今年37岁,正当盛年,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很多诱人的机会、轻松的岗位。
但她不打算离开电焊岗位:“对于我来说,电焊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次会接到不同的订单,客户会提出新要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技术、提升自己,跟其他手艺一样,电焊工对技艺的追求也是没有尽头的。”
尽管已经无数次被采访报道,等到要面对镜头说话时,易冉仍然有些手足无措。
但只要进到车间,拿起电焊枪,立刻手不抖了,心不乱跳了。
焊枪轻点,火花飞起。焊花中的易冉,面容沉静,眼神坚定,如此忘我,如此自信,如此光彩夺目。
■工匠感言
我觉得工匠精神是从鲁班先师那里延伸出来的,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我们传承工匠精神,要有历史担当感,让我们手里的每一个工件都充分体现中国制造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