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燕飞:雪峰山上的“飞燕”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朱帅 邱承 米娜
“天险雪峰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位于我省中西部的雪峰山,平均海拔1150米,当地人用这段民谣来描述其险峻。
国家电网雪峰供电所就坐落在雪峰山脚下。供电所35名员工担负着雪峰山片区6个乡镇2万余用户的供电服务任务。电力人员日复一日地巡线检修,为雪峰山深处的父老乡亲送去光明。今年50岁的副所长易燕飞,在这里奔走了27年,被当地乡亲称为雪峰山上的“飞燕”。
5月2日,天刚发亮,易燕飞和巡线员便背着镰刀、脚扣等作业工具出发了。“巡线是没有路的,线走到哪就巡到哪。”易燕飞走在最前面,熟练地用镰刀砍断树枝藤蔓,边走边对前来体验的记者说。
眼前的易燕飞,1.67米的个子,方正的国字脸,眼神透露着坚韧和果敢,皮肤有些黝黑,动作麻利敏捷。
巡线是电力员工的“必修课”。雪峰供电所90%的线路位于雪峰山重冰区、重雷区,因此这里也有“电力蜀道”之称。
从2013年开始,雪峰供电所组织22名巡线人员组成“雪峰铁骑队”,易燕飞出任队长,带领队员们踏上荆棘丛生的巡线路。
雪峰山片区共有上百个供电线路巡视点。为确保线路正常运行,易燕飞详细记录所有线路的树竹障碍和设备隐患。同事送给他一个绰号,叫“活地图”。因为随便给他一个线杆编号,他都能立即报出这根线杆所处的具体位置。
“高压杆塔雪峰线567基,群峰线447基,湾溪线599基,塘湾线781基,洗马线643基。”在与记者对话中,易燕飞对这些数据脱口而出,如数家珍。每当夜间出现突发故障,需要连夜找出故障点和故障原因时,“活地图”从没让大家失望过。
2008年初,南方遭受特大冰灾。那段时间,易燕飞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雪峰山麓被冰雪覆盖,他只能徒步用工具对线路进行除冰、检修。在用焊枪操作时,焊条反弹,划破了他的右眼,伤到了眼角膜,痛得他昏死过去,后来缝了5针。
自此,易燕飞的脸上黝黑的皮肤多了一道疤,视力严重受影响。
2018年12月,雪峰山麓突降暴雪,洗马线路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易燕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
他在杂草灌木丛中破荆开路,左眼角不慎被冰凌割伤,左边角膜被划破,他依旧坚持到抢修工作结束才去处理伤口。“再晚来半小时,这只眼睛怕是再也看不到光明了。”给他治疗的医生说。
“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哪里发生故障,就要及时排除。”易燕飞说,他不会让哪一盏灯亮不了。一同巡线的职工谢小建说:“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2007年入党的那一天,易燕飞激动得哭了。易燕飞说,那种对着党旗宣誓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易燕飞的工作地点调整了几次,但总是围着雪峰山在“飞”。这里的老百姓大多知道他的电话号码。“易所长真不错,谁家用电出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他打电话。”洪江市塘湾镇居民易军说。
近年来,雪峰供电所多次被评为国网洪江市供电公司的先进集体、先进班组。2018年,易燕飞被评为“最美国网怀电人”。
■蹲点感言
幸福来自群众的笑脸
雷鸿涛
巡线不是个轻松活。记者跟着跑了不到一天,就累得够呛。但这样的日子,易燕飞却坚持了27年。
27年坚守,易燕飞无怨无悔。如今,农网改造完成了、智能化电表换好了、电压不稳的情况改善了……电网硬件在悄然改变,但不变的是基层电力人的初心,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幸福是什么?易燕飞有自己的答案。每次解决供电故障,电流接通的一刹那,“来电啦”“手机有信号了”,听着老百姓的欢呼声,看着他们的笑脸,他说,他觉得自己这时候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