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政协委员聊“政协”:专门协商机构,有“专”的样子
■编者按
全国两会时间再度开启。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们如何履职尽责?背后有哪些精彩故事?《小苏带你看两会》走进全国两会现场,带你一同见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苏莉 编导 曾益 龚文 摄像 陈萌 田超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标志全国“两会时间”再度开启。
人民政协和新中国同龄,今年将迎来70岁生日。政协是干什么的?中国式协商民主有哪些优势?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如何与时俱进?
带着这些问题,从长沙到北京,记者先后采访了5位住湘全国政协委员。
“政协是一种专门的协商机构。我们通过讨论,让不同的意见,求同存异,最后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找到最大的共识。”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湖南省委主委胡旭晟,是连任4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位法学博士。在他看来,人民政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其汇聚智慧和凝聚共识的独特功能,是西方的民主制度很难具备的。
作为“仅此一家”的专门协商机构,必须拿出“专”的样子和品质来,人民政协才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显出分量。
这种“专”,首先体现在政协委员的协商能力和专业水平上。
众所周知,人民政协是由界别组成的,政协委员基本上都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和专业人士,他们在协商建言中给党和政府的最深印象就是所言问题、所提建议,往往“很专业”。
傅莉娟委员长期从事司法领域工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所带来的提案内容是法治政府建设,正与她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在她看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专业的意见,是对一名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为此,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这一年间,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调研不提案”,发言“不是说了就算,而是要说得对,说到关键点”。
如何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石红委员认为,要懂政协,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她去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开展的针对新委员的培训,感觉对自己的履职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70年来,人民政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承担更多“一线”使命,协商民主方式也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去年10月,袁爱平委员和王国海委员一同参加了全国政协首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并在湖南分会场发言。袁爱平委员发言的内容是企业社保费用偏高的问题。为了这5分钟的发言,他前后准备了七八份发言稿,力求精简和精准。他的发言当场得到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回应,令他很满意。王国海委员在发言中提出了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冰山”的建议。
“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政协协商民主形式的创新和拓展,更好地彰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对于全国政协开展的这种远程协商,袁爱平委员和王国海委员不约而同地给予点赞。
采访中,王国海委员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他将继续在凝聚共识和咨政建言上持续发力,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再交一份精彩的委员答卷。
(湖南日报北京3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