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就是安安稳稳的幸福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廖声田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能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今年大干一场,争取赚钱的路与幸福的家共存!”
2月17日,正月十三,与往年一样,返乡过春节的田绪鑫携着妻儿、带上体弱老父亲和未成家的兄弟,驾车启程去广东。回望亲切温暖却又几近凋零的村寨,他临行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感慨,不舍与无奈中又坚定着希望。
不舍的是乡愁,无奈的是远行。但是田绪鑫这次回乡收获很大:在外打拼的族人都回寨子了,大家一合计,决定依托乡村振兴大好政策,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美丽村寨:人去楼空日凋零,惟有春节存生气
腊月里,远离故土而奔波的乡亲们如候鸟般陆陆续续回到了靛棚湾。桑植县边远的河口乡栗洞村靛棚湾组,三面环山,两条深山小溪汇集于此,树木葱郁,流水潺潺。这里,蜿蜒石板路串起20多栋木质吊脚楼,清新宁静。然而这样一个美丽村寨,如今却凋零破败,一片荒凉。
2月6日,正月初二清晨,记者走进田绪鑫的老房子,残瓦破壁,脚踩木地板还担心随时塌陷。
“回来了还只进去看过一次。”田绪鑫说,母亲早逝,60多岁的老父亲体弱多病,无人照顾,只好随他去南方生活。虽在外打拼18年小有收获,但年年回村过春节,年年吃饭住宿投亲靠友,极不方便也不舒心,“想翻修,怕没有人住又会烂掉。”
在田绪鑫的堂兄田绪彬家屋场上,6个堂兄弟的10间正房和两边的吊脚楼也大部分破烂,但当年的辉煌气派依稀可见。他说,这里曾经是寨子集会最热闹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屋场最多时住着50多人。
“现在没有一个人住了。”田绪彬告诉记者,一家全部劳力北上河北沧州务工,80岁的老母亲也不敢一个人待了,情愿到嫁在集镇的女儿家借住。
田绪彬一脸茫然:“兄弟们都快60岁了,孩子们都在城里买房安家了。我们这些农村人又不愿跟随孩子住,房子烂了,回家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靛棚湾组31户共108人,其中1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常只有10多个老人和小孩在这里留守,只有春节大家返乡后,才恢复一点人气。
“与外面大城市相比,其实这里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随后,田绪鑫两兄弟带着记者沿着寨外的梯子岩峡谷前行,并向背后海拔800米的云龙山攀爬。一路上,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一股清泉从山上飞奔而下,小掬一口,比“农夫山泉”还要甜。
火坑会议:齐心协力建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
“真想每年回来有个舒适的地方住。”田绪鑫一路念叨。
“既想在家里安安稳稳养老,又能有份事做有点收入。”田绪彬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看其愿望迫切,记者于是拿出手机翻阅新闻,告诉他们: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迎来发展大好机遇。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宣布,启动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广大农民有望住上宜居型农房。
记者还提示,桑龙高速公路即将动工,离寨子不到5公里有个高速公路出口,4年后张家界到寨子车程只有一个小时,“风景这么好,可以搭上旅游快车,建设美丽乡村。”
“对呀,交通好了,环境优美,肯定有城里人来休闲体验,建民俗客栈、农家乐,大家能在家门口挣钱。”田绪鑫笑着说。
“关键是大家要齐心。”田绪彬说,寨子田家是大姓,何不召集一大家族商量一下?
说干就干。当晚,田绪彬弟弟田绪宏家火坑屋柴火旺盛。10多户的老人、兄弟姊妹及晚辈20多人聚集一起商量“发展大计”。
“成立一个农村合作社或者公司,大家入股,共同努力,共同受益。”田绪鑫首先说,每家每户今年努把力,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做一个“田家大院”项目来规划,然后依靠土地再融资,依托国家政策改善基础设施。
“宅基地统一规划,争取国家政策,建房翻修统一土家特色,合作社统一租赁承包经营客栈和农家乐。”田绪彬说。
“我可以发展一个特色种植基地,为农家乐供应天然蔬菜。”曾经的农活“好把式”田绪钊信心满满。
“几个女的可以在湾里开个养殖场,原生态的猪牛羊鸡鸭可以全包,保证城里人喜爱。”嫁出去的田兰娥也想回乡干一场。
“可以对梯子岩峡谷进行旅游开发,配套游泳池、花海基地、水果采摘基地、民俗表演场地,吸引城里人来寨子里休闲消费。”在张家界做旅游营销的小伙子田江提出自己的想法,“拉客进寨的事,我最在行。”
“大学实践调研过湖南、贵州很多美丽村寨,我负责拿出寨子发展的整个规划设计方案。”在外读大学的田巍拍着胸脯保证。
“几个在外当厨师的,负责农家乐餐馆,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你一言我一语,田巍一一记录。一个休闲旅游、幸福养老、家门口脱贫赚钱的乡村振兴项目计划渐渐清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未来一定越来越好。”大家激情高涨,对未来充满希望,凌晨2时还不愿散去。田绪鑫最后进行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并提出再大干一年,攒足资金,今年底项目启动,争取在4年后桑龙高速公路开通的时候,“田家大院”正式开张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