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聂廷芳
老肖的夫人,对老肖有意见。
“我老公不持家,花掉了300多万元。年关债主进门,好不心烦;
“要他进城开个小店,稳稳发点财,他听不进去……”
2月10日,正月初六,午餐时间。
长沙市望城区靖港古镇,天气寒冷。
记者和一帮子朋友游玩,走进“靖港八大碗”大堂,围着火炉坐定,主人毕慧红趁机告状,“炮轰”老公。
老公肖力在厨房掌勺。
倾听她“倒苦水”发现,夫妻矛盾由来已久。越是过年,她意见越大。
一告老公:“只晓得‘烧钱’,不晓得赚钱”
毕慧红“状告”老公“花了300多万元”,钱到哪里去了?
“写一本书,花了十多万元,至今冒看见书的影子;
“做网页,砸进去一大坨钱;
“搞民俗博物馆,花了一百几十万元;
“钻山打洞,求亲告友,高价钱收集许多古董;
“租房、装修非遗基地,花了100多万元;
“尤其是写非遗的书,跑了湖南几十个县市,调研饮食文化,搜集资料,流浪几年,劳心费力,店里生意放着不做,正业偏废……”
对老肖夫人的“状词”,记者随后找老肖求证,句句是实。
肖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靖港八大碗”代表性传承人;又是起源于清朝、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靖港小吃集大成者。
肖力说,非遗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10年来,非遗传播、传习、制作,抢时间抓紧做,资金上不断投入。
肖力传承多位师傅、三代先祖的手工饺子、饺饵、米粉、米豆腐、白粒丸、香干、白干子、卤菜、腌菜、腊味等手艺,总结了300多种靖港菜品、小吃的“古法”,写书拿下了初稿。
“他只晓得‘烧钱’,不晓得赚钱。”毕慧红非常生气。
二告老公:拆台“糖油粑粑项目”“猴子掰玉米,贪多”
“我看准了,在长沙地铁口,炒糖油粑粑,门面选好了;
“他是师傅的关门弟子,唯一传人。他师傅靠糖油粑粑一门手艺,起一栋楼,嫁一个女,收两个媳妇;
“手工靖港八大碗,他变几十个花样。靖港‘芦花江’手工小吃,他做得几十种。他拜师多,好多品种是关门弟子,手艺独传;
“别人绝技在身,不过一两门手艺;他有几十门绝技,随便挑一个做,立马发快财。”
毕慧红说,肖力样样都做,“猴子掰玉米,贪多”,没有效益。她决策的“地铁口糖油粑粑项目”,肖力明不做声,暗里阻挠。
这时,肖力端一盆白糖饺饵,分席馈赠。
“表皮脆嫩,‘心太软’,入口即化,风味妙极了。”一位姓隋的中年食客,点赞白糖饺饵。
“我是武汉人。武汉小吃发达。‘芦花江’小吃、靖港八大碗,美食不输武汉。”
隋先生这一大桌,两对中年夫妇,一位老妈子,三个小毛孩,撑饱了,还在吃。
“正宗糖油粑粑,手工磨粉,特殊炒制,不是市面上的机器磨粉,口感大不同;也不是圆形,是猪腰子形;
“白糖饺饵,他也是关门弟子,师傅独传。”
毕慧红说,哪一门绝技都值钱,都没有发挥“钱途”,实在气人。
三告老公:垫进去100多万元嫁妆,发财机会无一兑现
上世纪60年代起,“靖港八大碗”销声匿迹半个世纪,现在东山再起,声名在外。
一年多时间,从人民网、央视,到省内,有30多家媒体,给肖力做专题报道。远道的美食人士,来自江西、湖北、广东等地。
非遗“靖港八大碗”,成了靖港古镇名片、长沙美食招牌,接待过俄、日、澳、美、韩、冰岛、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政要、商旅人士。
节假日,店里开流水席。天亮早起备菜,中午开餐,做到晚上11点钟,才能收工。
肖力的付出,开始见成效。
“累得脚打跪、一身痛;赚了个名气,不赚钱。”
毕慧红说,肖力坚持采购绿色、有机食材,成本老高;小吃、大菜,一定是手工制作,亲力亲为,耗时多,人累;待客不起高价,起早摸黑赚一点辛苦钱;负债经营,何日还清账心里没底。
“几个老板找上门,谈加盟店。西安、长沙、广州,都有旅游区请他开分店。肖力对他们说,必须坚守‘古法’,不改革,不创新,不做商业性快餐,守住老祖宗的遗产;
“发财机会多,他一个都没兑现!
“自己婚前多年积蓄,100多万元现金嫁妆,垫进去,赔了!”
毕慧红说着,火气上升。
“我家大妹子说什么呢?”此时肖力凑过来了。
后记:老公称赞“好老婆”,老婆“告状”烟消云散
面对毕大妹子的“长篇告状”,一堆人拿不定态度。
沉默了一会,与记者同行的80岁曾爹爹开腔:
“你家老公不贪钱,有追求,有志向。能做到他那样的人,不多呢;
“古话讲,清官难断家务事。古话又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你老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间会给出答案。”
“客人喜爱手工美食。喜欢传统饮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经营上我有信心,请老婆大人宽心。”肖力叫夫人给大家添茶,“老婆对我支持大,是好老婆。”
毕慧红一吐为快,竟转为笑脸,乐呵呵提开水去了。刚才的“告状”,烟消云散。
大家惊叹,好险,刚才要是冒昧表态,会“中招”下不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