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奉清清
大年初一,小雨。打的去拜年,邂逅的士司机刘术兵。
新年第一次打的,碰上刘师傅;他新年第一次送夫人去上班,顺带接的第一个客是记者,双方都感到是缘分。在听到记者称赞“夫人好漂亮”后,刘师傅话多了起来,向记者展开了一个都市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
老家在宁乡乡下的刘术兵告诉记者,小时候,老辈人说他五行缺木,名字里要有木字。可刘术兵的父母嫌木字太土,就加了一点,“木”字变成“术”,木兵成了“术兵”。记者调侃他,你这一点加得好,加的是灵气,难怪你们宁乡人会读书。刘术兵说:你这么讲我还蛮开心的。
“作为70后,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蛮苦逼的。”刘术兵说。1998年,刘术兵电大毕业了。可当时国家不包分配,文凭“也不硬扎”,在长沙找不到工作,他就到广东去打工。打了几年工,苦和累在其次,关键每个月600块钱的收入太少。于是,2003年,刘术兵辞了广东的工,回到长沙来找门路。乡下伢子在长沙没有门路,不好找工作,干脆学开车,拿到驾照后自己买了个车跑出租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9年,刘术兵把自己的车卖了,专给出租车公司跑车。现在加盟到坤泰出租公司,“专心开车,不要想太多的事情。”
记者问刘术兵收入怎样?他说,平均每天纯收入有200多元,不多,但“每天都有事做,每天都看得到钱。”这些年,刘术兵靠跑的士,在长沙买了房子,还把乡下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带孙子之余,不打牌的老两口到公园里锻炼锻炼,逛逛街,“三代同堂”的日子过得还“蛮惬意的”。
大过年的,路上车少人稀,车子开得利索,聊得也开心。
记者犯了“职业病”,问他业余时间还关心点别的不?比如城市化,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什么的。刘术兵回得实在:每天开车12个小时,到屋爬不到床了,只想睡觉,有点空,只想着陪陪父母和女儿。
“我现在有新压力和新动力了。”刘术兵告诉记者:有了第二个女儿了,妻子要求他要在城里再买一套房子。这个任务有点重,但刘术兵有信心完成,“人生一世,只要不懒不蠢,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记者跟他说起“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这个话题,他那“木”字上的一点突然闪出光来:我们每个人尽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对社会和国家作贡献,社会就会好,国家也会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到了目的地,告别前记者要了刘术兵的电话。
雨,似乎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