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奋斗曲——三湘浩气壮河山】桑植起义:创建湘鄂边苏区

2019-01-24 08:17: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文韬]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文韬 整理

冬日照耀下,位于桑植洪家关的贺龙故居显得安详静谧。门前清波粼粼的玉泉河,川流不息。

91年前,就在这玉泉河边,3000多名勇士在贺龙的领导下,从其故居前坪出发,开拔桑植县城,打响了桑植起义的枪声,拉开了创建湘鄂边苏区的序幕。

贺龙,北伐名将、原国民党军军长,曾是蒋介石、汪精卫许以高官厚禄、争相诱惑拉拢的重要对象。然而,在大革命陷入低潮、意志薄弱者选择背叛退缩的黑暗时期,素怀救国救民理想的他,却“逆流而上”,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并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遭遇失败后,贺龙辗转到达上海,主动向党中央请缨返回湘西开展武装斗争。他慷慨陈词:“国民党骂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我贺龙把他看作是救星。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

党中央同意了贺龙的意见,并成立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中共湘西北特委。1928年初,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全国通缉的危险,贺龙、周逸群一行到达鄂西监利,与贺锦斋等率领的工农武装会合,并领导发动了荆江两岸年关起义,为日后在这一地区进行武装割据打下重要基础。

2月29日,贺龙、周逸群率领湘西北特委20余人到达桑植县洪家关,立即着手武装起义筹备工作。凭着在家乡的声望,贺龙集合了南昌起义失散后的部队,大姐贺英、胞妹贺满姑的农民武装,湘西北特委散入桑植的队伍以及北伐前的旧部共3000多人,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由他本人任军长,贺锦斋为师长,下辖两个团。同时,组建了中共桑植县委。

4月2日,桑植起义正式发动,工农革命军由洪家关出发,兵分3路,向县城进军。不到1个小时,起义部队一举歼灭守城团防武装,夺取了县城,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城头高高飘扬。第二天,湘西北特委在县城隆重举行庆祝大会,成立桑植县革命委员会,开始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桑植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惊恐,很快组织兵力向桑植进犯。1928年4月中下旬,敌军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进袭,工农革命军奋起反抗,但由于敌军兵力强大,工农革命军首战失利,县城和洪家关被敌占领。此后,苦竹坪一战又失利,起义部队损失惨重。周逸群率一部转移到鄂西石首,组织鄂西特委,领导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贺龙则收拢失散的400余人,在桑植、鹤峰边界重整队伍,坚持游击斗争。

当年6月,贺龙瞅准时机率部与敌作战,取得小埠头葫芦科伏击战胜利,然后重新攻下洪家关,收编部分地方武装,使工农革命军恢复到1500多人。又经过与敌人的几轮拉锯战,在中央的指导下,工农革命武装加强了党的领导,成立了湘西前敌委员会,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9年2月,集结到桑鹤边界的杜家村再次整编,正式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年6月,红四军由鹤峰南进桑植,再次攻占桑植县城。此后,红四军先后取得桑植南岔、赤溪河大捷,为桑植起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红四军发展到4000余人。至此,桑植、鹤峰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正式形成。

“桑植起义的胜利和革命政权的建立,拉开了湘鄂边地区武装割据的序幕,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利用、改造地方武装提供了宝贵经验。”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如是评价。

相关专题:民族魂 奋斗曲——三湘浩气壮河山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