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巡礼——庆祝改革开放40年】

转型升级奏强音——长沙市改革开放40年产业发展纪实

2018-12-11 07:42: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周云武 李治] [编辑:欧小雷]
字体:【

转型升级奏强音

——长沙市改革开放40年产业发展纪实

▲2013年7月17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资料图片)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2017年12月22日,国家级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信戴卡南方智能制造产业园,轮毂自动化生产线一角。(资料图片)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云武 李治

2018年即将收官,长沙市接连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喜。先是11月底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已是长沙市第11次连续获此殊荣。12月初,又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列全国35个城市第9位,较上年跃升11位,尤其是软环境评价,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所有的惊艳和惊喜,终究来源于实力。

长沙工业,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捉襟见肘,到上世纪90年代工程机械一枝独秀,逐步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汽车及零部件7大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构建覆盖37个工业行业的完备生产体系。不仅如此,一二三产业结构也从1978年33.3∶44.2∶22.5,变成去年3.6∶47.4∶49.0。从1978年到2017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6.85亿元增长到10535.51亿元,翻了9.3番;人均GDP从370元增长到135388元。

产业园区:动能转换以业兴城

在长沙这片沃土,广汽三菱时有喜报传出。今年10月16日上午,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和零部件产业园开工及广汽三菱发动机工厂投产活动举行。承载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重任,该项目将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配备国际先进研发设备、设立世界顶级新能源试验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综合实力。这是长沙融入全球经济版图,推动园区企业转换动能,发展智能制造的成功案例。

1992年,广汽三菱置身的长沙经开区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几把挥动在当时长沙县望新乡的铁锹划破了乡村的宁静。而今,长沙经开区企业数量和质量持续上升,拥有三一集团、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山河智能、蓝思科技、博世长沙等一大批重点企业。截至今年10月,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经开区投资的企业达35家。

城以园兴。长沙县的县城建设与经开区在望新乡的红土地上同步启动,到现在已成为一座靓丽的现代化新城,和长沙主城区几无二致。2016年以来,长沙县进入区县一体的全面融合期。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让长沙县的改革突破进入更深层次。

长沙的工业园区,都是从艰苦创业中起步。1988年,长沙高新区开始开发建设。那时,它还是一块无马路、无企业、无人问津的黄土地。如今,综合实力位列国家级高新区第12位、创新能力稳居前10位。

不久前,开园仅6个多月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获国家工信部认可,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捧回“国字号”招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已逐步成为引领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长沙东部经济走廊,到西部产业高地,处处都有园区动能转换的铿锵足音。

年关将至,在宁乡经开区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来往不绝,工人们正加紧作业。2019年6月,这里将建成国内最大的商用空调生产基地。

2016年,望城经开区成为长沙第5家国家级开发区,当年“五区九园”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超过60%。

园区经济已成为长沙打造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

2017年,长沙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规模工业总产值过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含第三产业)过万亿元。

2018,长沙开启“过万亿再出发”,走上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产业报国:全球发力智造未来

今年9月13日,美国东部的佐治亚州阳光灿烂。在省委书记杜家毫的见证下,三一重工美国公司第2000台挖掘机下线。

三一重工在美国拥有4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和成熟的研发体系、经销网络,杜家毫鼓励企业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天的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还是洋品牌的天下,新生的工程机械公司的企业家怀抱产业报国情怀,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劲头,瞄准世界一流,用20多年时间,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广阔的市场上纵横驰骋,仅仅是长沙出产的混凝土机械,就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

放眼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启动建设,三一“互联网+重卡”供不应求,铁建重工研制国内首台套隧道智能化注浆装备,工程机械世界级产业集群渐渐成型。

胸怀同样的梦想和情怀,长沙企业家40年来真抓实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水平站在全球产业前沿。

敞亮整洁的厂房里,铸件、熔炼、压铸、热处理、喷漆,连排的自动化设备和几十个“机器人”,正有序地进行生产——从破土动工到钢柱林立,再到封顶投产,要用多长时间?中信戴卡南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回答是:7个月。

作为长沙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长沙戴卡不断刷新着“望城速度”。园区以“无人化制造”为目标,是世界铝轮毂生产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智能化技术最新的工厂之一。

长沙的决策者反复强调:要聚焦实体经济,加快产业项目建设;要牢牢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7月,《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发布,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产业。

2017年出台智能制造新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推行链长制,20名市领导兼任22条产业链的链长。

“工业30条”和“人才22条”先后发布,被企业界呼为最为过瘾的“政策双生子”。

今年,出台国内力度最大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出台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眼下,“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正马不停蹄。长沙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助力工业经济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推出的多项振兴实体经济的组合拳,奏响了大力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最强音”。

2017年,经过转换动能、智能制造的洗礼,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1.57亿元,是1978年的75.3倍,年均增长11.7%。

2018年,长沙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3个,A股上市公司达61家,在中部地区居首位。每1.3分钟一台整车下线,每3天引进一个投资过2亿元的重大高端智造项目,累计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及专项达27个,在全国省会城市排首位。长沙,正朝向“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全速迈进。

产业协同:通江达海拥抱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火热的建设场景,频频出现在长沙各个园区项目建设现场。

雨花经开区近年来先后引进了西门子、中国航天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大族激光、泰达机器人、创研智能、驰众机器人、中南智能等国内行业龙头项目也相继入园。

对内,雨花经开区可集聚比亚迪等汽车产业发展;对外,可精准承接长沙经开区山河智能、三一重工,浏阳经开区蓝思科技等机械业、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就是芙蓉中央商务区。”站在地图前,芙蓉区楼宇办一位工作人员拿出笔,画了个小圈,难掩自豪。该区引导新建楼宇向中央商务区聚集,形成了以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3条城市干道两厢为主体的3大楼宇经济带。21家“世界500强”办事机构聚集在CBD核心区。截至2017年,芙蓉区拥有商务楼宇220栋、总建筑面积超77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对全区经济贡献率已超60%。

开福区瞄准的是金融产业。以芙蓉中路为主轴构建的8平方公里金融商务区,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小贷、资产管理等,覆盖了长沙90%以上的金融业态。2017年,开福区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88亿元。

如何让大数据发挥作用?按照长沙市“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天心区以省测绘一、二、三院等省内知名的事业单位为依托,创建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长沙产业结构也经历了调整优化升级的过程,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3.3∶44.2∶22.5调整为2017年的3.6∶47.4∶4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7%。

长沙的农业越来越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3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99.6亿元,增长81倍。“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达615个,形成了宁乡花猪、长沙绿茶、浏阳水果、望城鲌鱼等一批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农业品牌。

过去,开放型经济是中部的短板。如今,现代服务业试点为长沙开放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57.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0%。

今天的长沙,水、陆、空立体化“大通道”不断拓展,黄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大平台”功能日益彰显;人流、物流、信息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大通关”格局正在建立。长沙,正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向未来,长沙再一次整装出发!

相关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巡礼——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