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环境要品质
——芙蓉区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示之二
浏阳河以西,蓝天下的芙蓉区。
陈居义 摄
▲改造后的芙蓉区东湖街道古井乡愁特色文化街。
(芙蓉区委宣传部供图)
▲浏阳河婚庆主题公园周边绿意盎然。
(湖南日报新闻影像中心供图)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浏阳河两岸尽显生态美。 李健 摄
陈 新
这是一块创富热土。42.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2017年实现GDP总量突破1300亿,增速达9%,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地位,令人赞叹!
这是一座魅力之城。这里城水相依、绿意相融,城区精美、内外兼修,不仅有高楼大厦勾勒的优美天际线,更有连绵画卷,品质老街。
40年间,作为省会中心城区,长沙芙蓉区围绕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改革探索,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向环境要品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发展。
久久为功,颜值更高气质更好
初冬时节,从空中俯视芙蓉区,碧空如洗,江天寥廓,良好的空气质量使人心旷神怡。
“高颜值”的蓝天并非偶然,而是芙蓉区历届决策者一脉相承、久久为功的结果。
翻开芙蓉区历史,时光回溯到40年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1979年6月,芙蓉区当时称作东区,决定成立东区环境保护办公室,芙蓉区环保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踏步前行。
数据显示,1981年,东区189家中央、省、市、区工厂企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60家,占总数的31.3%。经济发展同时,芙蓉区也面临“成长的烦恼”,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东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清醒地看到,发展不能竭泽而渔,既要发展经济,更要抓好环境。随即确定,东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控制大气污染!
从1985年起,东区开始采取分路段和分片区建设的办法,创建烟尘控制区。1988年到1990年,东区创建三个烟控区,即韶山南路以东,五一路以北至区边界5.28平方公里;东郊两铁路之间和杨家山市政府机关宿舍1.5平方公里的烟控区。通过“重拳”整治,烟控区内锅炉、茶水炉、工业窑炉、土灶都达到了烟尘控制区的验收标准,1991年3月,长沙市政府授予东区为烟尘控制达标区,成为全市第一个烟尘控制达标区。
时光荏苒,历届决策者将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层层递进。
2008年,芙蓉区环保局同区环卫部门积极合作,成立治尘办,整合资源、统一指挥调度,形成治理扬尘的最大合力;环保局与建设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确保围挡率、覆盖率、出入口车行道路硬化率和出入车辆的清洗率均达到100%。
2016年以来,芙蓉区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推进清霾行动、挖掘减排能力,全面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烧行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将燃煤污染治理的对象瞄准了第三产业;2017年12月10日,芙蓉区承担的4015台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面完成,在内五区率先实现清零。
2018年1月起,一场席卷全市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蓝天保卫战”在长沙打响。芙蓉区迅速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狠抓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按照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控油“六控”和“十个严禁”要求,从严从重查处各类污染大气的违法行为。
改善空气质量措施进一步深化和精准。
从今年8月起,芙蓉区联合第三方环保科技公司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通过雷达定点扫描、雷达走航巡查、无人机巡查与手持颗粒物监测设备等技术,对大气污染源实行“多点包抄”,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水清流,浏河两岸景象新
浏阳河缠绵婉转九道弯后,拥入浩浩湘江,将最浓墨重彩的一弯落笔芙蓉区。如此美好的浏阳河,见证了芙蓉区“水文章”治理的脚印。
10年前,老百姓抱怨:“腰包鼓了,水质却在变劣”。芙蓉人清醒地认识到,水不仅意味着生命,意味着资源,更意味着未来;治水攻坚战,就是要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根本变革。
从2006年7月,芙蓉区委、区政府为保护浏阳河属芙蓉段的水环境,决定投资8933万元,用三年时间对浏阳河流域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区域的水环境,提升浏阳河的品位,促进该区域的工业、商贸业、旅游业的发展,改善沿岸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治水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2013年,芙蓉区以浏阳河为主线,整治与转型兼顾,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治水大战”。芙蓉区出台《浏阳河芙蓉区段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成立由区长任组长、10个职能部门及街道为成员单位的浏阳河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现场调度、专题会议,详细分解责任目标,加速推进行动进展。同时,由区政府督查室定期对相关部门和街道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考核监督,确保工作按时序进度顺利推进。
水质要提升,截污处理系统建设和污水处理是关键。2014年,芙蓉区完成了全部污水管网建设和沿线杉木港、六厘港、罗溪港、泉水塘、姚托撇洪渠、砂嘴子6个排口的截污改造;2017年,芙蓉区完成辖内罗溪港、双杨渠、沙咀子港等在内的13处黑臭水体治理,一条条黑臭河清澈起来。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芙蓉区实行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先后完成砂场整治、500多户畜禽养殖户全部退出和石材加工厂全部退出或拆除;针对水上餐饮经营活动的船只,芙蓉区采取“零容忍”态度,落实两天一查、一周一报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目前浏阳河芙蓉区段没有水上餐饮经营行为。
河长上岗,“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2017年,芙蓉区建立河长制,党政一把手管河,一竿子插到底,层层压实河长责任,同时在浏阳河设置水质监测点38处,增设浏阳河自动水质监测站5处,及时对浏阳河水质预警。
徜徉在浏阳河芙蓉段,看清波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近浏阳河,触摸浏阳河,倾听浏阳河的故事,享受浏阳河的馈赠……
精雕细琢,城市有内涵更有温度
漫步在芙蓉区的大街小巷,细细品读这座城市,既能感受扑面而来浓浓的商业气息,又能触摸一种古老而悠长的韵味。
40年,芙蓉区城市品质建设随着经济壮大而日益丰厚。
1992年,芙蓉区大力开展高标准绿化示范小区建设,涌现出如王府花园、梦泽园、水云间等一批以良好的园区绿化和生态环境为优势的高档楼盘居住小区。1992年至1998年,芙蓉区委、区政府投资110万元,对蓉园路等十几条主次干道进行绿化恢复和补植,建设曙光北路、长岛路两条绿化样板路。1998年4月,芙蓉区被省绿委授予“实现全面绿化区”称号。从1998年至2008年芙蓉区相继建设火车站绿化广场、五一绿化广场、芙蓉绿化广场、锦泰广场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心绿地。
芙蓉区的品质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绿化,更是将品质内涵推向街头巷尾。
“推窗见绿,在家门口逛公园,这是何等韵味!”说起这两年,芙蓉区品质和内涵不断提升,家住芙蓉区的居民由衷地点赞。
2016年8月15日,中共长沙市芙蓉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芙蓉区以五年为奋斗目标,建设“财富芙蓉、智慧芙蓉、魅力芙蓉、幸福芙蓉”,推动芙蓉区向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之区大步迈进。
“精美城区,不只是要做到精致精细,更应当有温度、有品格。”芙蓉区委书记于新凡一语中的。从此,城市之美,由外而内散发。
麻石小径、青砖老宅、雕花窗门,漫步都正街,这里浓缩了光阴的故事。自2016年开始,芙蓉区着手铺排对辖区内26条特色花街的打造。营盘路人文历史街上“潇湘八景”气势恢弘;东湖街道古井乡愁街里品井水甘甜;东屯渡喜文化街中让人步步知喜……如今,一条条赋予了“魅力芙蓉”的街巷涌现出来。
2017年,芙蓉区启动强党建、提品质、惠民生“三大工程”和 “九大行动”,率先全市发布社区提质提档“芙蓉标准”,打造了走马楼、识字里、荷晏等精品社区、特色街巷。
新画卷还在描摹,内涵正不断丰盈。2018年,芙蓉区新增绿化面积19公顷,5条林荫大道、2个林荫广场、7个城乡公园,五一路、芙蓉路、红旗路……各具特色的景观呈现在世人面前,仿佛人在画中游。芙蓉区还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设1000公里绿道、1000公里慢步道,实现主城区新增公园和游园100个,提质改造一批居住区公园。
城者,盛民也。城市之“美”,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民生福祉,这是芙蓉改革为民的新尺度。如今,芙蓉区正努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15分钟“入学圈”“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精细化服务,温暖百姓。
40年发展历程,守住碧水蓝天,一个“绿富美”的芙蓉区正在成长;40年后再出发,未来芙蓉区更耀眼!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