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长沙印记】湘江北去生“福城”

2018-12-03 10:57: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颐佳 曾鹤群 胡什 刘晨帆] [编辑:夏博]字体:【  
在我国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的辽阔版图上,湘江向北是一条“特立独行”的河流。“福城”开福傍她而生,受她滋润,也是滔滔江水见证着这块千年的福地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巨大蜕变。

——“北富”开福深化改革四十载回眸

坐落于开福区的长沙市“文化客厅”滨江文化园夜景。

“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成效果图。

芙蓉路第一海拔300米华创国际广场。

四通八达的中岭立交桥。

北二环连接三汊矶大桥交通动脉。

提质改造后的浏阳河风光带南岸。

鳞次栉比的开福区江岸楼群。

本版图片由开福区委宣传部和新开福站提供

■ 张颐佳 曾鹤群 胡 什 刘晨帆

在我国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的辽阔版图上,湘江向北是一条“特立独行”的河流。

“福城”开福傍她而生,受她滋润,也是滔滔江水见证着这块千年的福地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巨大蜕变。

40年,沧海一粟,

40年,亦沧海桑田!

从长沙城北的一隅之地,到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一带一路”金码头;

从被人戏谑的“北丐”到税收收入连续三年领跑全省城区的“北富”;

开福人在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如奔流不息的湘江之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耕着188平方公里土地……用40年的“踏实践行”给改革开放决策作了最好的印证。

今天的开福,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区域格局变了;

今天的开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强了;

今天的开福,民生事业日臻完善,百姓心里暖了;

湘江北去,搅动时代的风云。

大城北起,谱写发展的传奇。

格局之变

拉开城市骨架 铸就“一带一路”金码头

2011年11月,考古学家在万达广场工地上发掘了两段宋明时期的古城墙,如今中山西路南侧约40米处大概就是老长沙城的最北端了。

新中国成立前夕,长沙城北区仅辖中山路之北,兴汉门之南,经武门之西至湘江这一狭长地带,全境含如今的望麓园街道和通泰街街道的一部分。

1949年9月下旬,城北区公所成立。

1980年11月,第七届北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恢复北区人民政府。四至范围扩展到东起迎宾路,东南从八一路桥到小吴门向北折入北正街,西南与西区毗连,东北濒临浏阳河与郊区综合农场、洪山庙,马栏山隔河相望。

据1986年统计,北区面积18.16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古书中、戏文里常提到的“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古寺还远在老城北郊甚为荒僻。

1987年,北大桥(湘江二桥)动土兴建,1990年与其重点配套工程伍家岭广场开始施工,1992年,伍家岭路、唐家巷路和毛家桥路面大修,大王巷等13条小路翻修……

受制于财力和区域的局限,人们总难跳脱城北就“一亩三分地”大小。

直到1996年,当时代的巨轮驶入改革的深处,长沙市做出了区划调整的重大战略布局。

“撤销原北区,设立开福区,原西区如意街、通泰街、西长街3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福安乡和综合农场,原望城县霞凝乡,长沙县捞刀河镇划入开福区……”

调整后的开福区东北以白沙河、捞刀河为界与长沙县接壤,北以沙河为界与望城县接壤,与芙蓉区相邻,南以五一路与天心区分治,西与岳麓区隔江相望。总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37万。

区域范围陡然增大,发展的步伐如何跟上?

区委、区政府认定,要致富,先修路!修通路网,拉开城北发展的骨架已是势在必行!

曾经的东风路就是开福区贯通南北的要道,芙蓉路到了伍家岭便断了头。

1999年,区委、区政府北迁7公里坐落到浏阳河以北,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保障全面铺开。

2001年1月,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开福区倾尽全力投入芙蓉路、湘春路至伍家岭段拓宽改造,与此同时,南起伍家岭,北至沙河的22公里芙蓉北路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大建设时期。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芙蓉北路这条贯通开福南北的大动脉建设好似一声号角,吹响了城北全境城市大提质的序曲。

2002年,芙蓉北路、湘江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黄兴北路拓改一期工程施工,深水港码头一期工程和进港道路拆迁建设;沙坪湘绣一条街启动建设;司马里、兴汉门棚改推进;金帆小区、富雅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建成;

2004年,二环线东北段、青竹湖大道、太阳山路、新世纪大道和工农路相继通车,四方坪片区和金霞片区两座“新城”迅速崛起;

2007年,老火车北站北迁进入了倒计时议程;芙蓉路在开福全境达19.6公里,占当时全长的42.6%,开福区以芙蓉路为主轴引进和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梦想初具雏形。

滨河、新河三角洲、五合垸、金鹰城、青竹湖5大板块相继开发,并全面启动了以金霞经济开发区为核,湘江以东,车站北路、二环线、中青路以西,沙河以南,浏阳河以北共计100平方公里的北城新区建设。

奋斗浇筑梦想,实干赢得先机!开福全域的区域价值不断攀升。

2007年7月24日,长沙新河三角洲地块以92亿的价格创下了我国土地公开出让市场单宗价格最高纪录,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地王”。

戏谑“北丐”的声音消散了,开福人以发展的眼光,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进入了全速奔跑的黄金时期,内提,外扩,向北!向北!再向北!

2009年,含商务写字楼、高层住宅、大型购物中心、超五星级酒店的城市综合体北辰三角洲拉开大幕,新河三角洲一片生机勃勃;

2010年,全省最大的城市复合型地产湘江世纪城开始交付入住,区治北迁带动了顺天黄金海岸、水韵花都等40余个项目的落地,浏阳河北片车水马龙,一派熙熙攘攘;

2013年,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万达商业广场临江望麓,往昔潮宗码头繁荣再现;同年,棚改新政实施,长沙首个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黄兴北路棚改全面启动,2.6公里路幅两厢涉及单位居民7100户,总投资近百亿元;

2015年,华创国际广场以300米高度问鼎湖南第一高度,永安、德勤、普华永道等全球最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纷至沓来;这一年,全区拆除违章违法建筑221万平方米,腾笼换鸟充分激活城市发展空间;

2016年,开福区率先长沙推行“九位一体”改造,陈家湖社区成为全省首个“小区无围墙、管理到楼栋”的示范社区。

2017年1月25日,历时5年的黄兴北路全线贯通,五一广场可直达北辰三角洲;12月16日,全长16.29公里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开福大道正式通车,为提升整个城北区域发展价值注入了强劲动力。

思路对头,一年更上一层楼!

曾经,“巴掌”大的开福区如今建成区面积已经超过80平方公里, 1986年底,算上开福的大街小巷共计道路199条,而大部分路段以实现“柏油化”已是当时的“最高规格”。而如今,如果用一台足够大的无人机鸟瞰开福全境,一幅“12纵22横”的黑色主架路网如筋似骨撑起了开福巨人奔跑的脊梁。

南北通达、东西对接、内外畅通……如今城北不仅大道通途,连659公里乡村道路均交通标识完善,全面实现了白改黑硬化。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栖!

作为全省唯一坐拥水陆空铁管“五元”要素的开福,更是利用了老火车北站和长沙港的北迁,构建了通江达海的中部物流中心。

全省6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从开福起航;

覆盖27个国家,贯通欧亚大陆的10条(8去2回)湘欧快线从开福始发;

连通14个市州,实现122个县区(市)定时、定点、定班的华中公路枢纽港在开福落成。

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港澳直通车”“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一块块金字招牌,铸就了一条条金色通道。

如今,脉络舒展、物流全球的开福被人形象地喻为“一带一路”金码头,开福大地好似一块巨大的吸金磁石。2012年到2017年,开福区商务商业楼宇建筑体量年均增速14.4%,5000平方米以上楼宇多达143栋,总建筑面积554.8万平方米,摩天的高楼在开福大地成林成片,立起来的开发区架构“北富”未来无限可期!

产业之变

坚持质效发展 崛起“三金”聚财新高地

125.8亿!去年末,开福区以连续3年税收收入领跑全省城区的傲人成绩让“北富”实至名归。2017年,开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7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总收入147.1亿元,增长12.2%。

而将时间的指针拨回40年前的1978年,全区企业共计165家,总产值6683万元。财税总收入161万元,今天已是40年前的9136倍。

翻开蒙尘的《长沙市北区志》,从清末民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商业可记载的不足一页薄纸,搜罗字里行间,1978年北区工业总产值最好的单位大概是消防器材厂、兴无化工厂、长沙阀门厂、湘建造纸厂这样一些企业,全区工商业仅有机械、电气器材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化学七大类。

从计划经济到放开市场,区委区政府在原有小厂的基础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1983年4月,北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通知》,1984年12月,区委下发了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全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认真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北区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的春天。到1990年,全区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43亿元,是1980年5.04倍,产、销、利税增长幅度均居全市四区之首。

湘江涂料、丽臣实业、湖南动力、建湘瓷厂……199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成为企业最多的长沙老工业区。

可这样的春天是短暂的,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生产要素再次配置,“退二进三”(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的一种做法)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曾经让开福区引以为傲的工矿企业,风光不再,日渐凋敝。2005年,全区206家企业中有204家破产改制,数千名职工下岗待业。

思路关乎出路,竞争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百舸争流。

2005年11月,长沙市委十届十五次会议召开。“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作为长沙市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信息、现代物流、金融证券、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着力提升商贸、餐饮、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行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响鼓不用重锤,开福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痛定思痛,誓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面对着高楼日益林立的芙蓉中路,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开福区将其定位为“立足长沙、服务全省、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金融商务中心,以精准招商、厚植政策、周到服务,开福人十年磨一剑,成就了如今汇聚70家全国性和省级金融总部,300余家分支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中部华尔街”。

一条芙蓉路,半城金融门。

作为全区第一支柱产业,以芙蓉中路为主轴构建的8平方公里金融商务区,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小贷、资产管理、企业集团财务,覆盖了长沙90%以上的金融业态。2017年,全区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88亿元。

在流金淌银的金融商务区东北约7公里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目前已入住视频文创企业超过2000家,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这亦是一届又一届开福党政领导班子辛勤耕耘的硕果。作为文化资源大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出版集团、湖南省社科院、中南传媒、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滨江文化园等一大批文化单位、文化场所坐落于开福区,如何助推文化事业转化为文化产业?如何让开福大地积聚成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意的文化新城?

2012年开始,开福区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从纳税、租金、装修、个人贡献等多维度,全方位成就了开福文化产业的大繁荣。

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新媒体运营中心……2015年,开福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85.4亿元跃升至165亿元,文化产业成为超过房地产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7年,开福区文化增加值对区域GDP贡献率上升到60%。

不只有金融,金鹰,如今的开福还有一张绚丽的名片——金霞。

2006年金霞园区首先打破了14年的“铁饭碗”,通过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绩效工资的方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企分开,坚决走“去行政化、重市场化、强产业化”的改革之路。

2010年,比改革前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技工贸收入增长了183倍,财政收入增加了13倍。今年,有智能物流、装备式建筑、电子商务等22个重大项目选址金霞,累计投资超过38亿元。预计今年金霞经开区能完成税收20.42亿,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420亿,相比园区改革元年2006年的税收7500万将增长27.2倍。

在开福区有一著名的理论,谓之“塘、鱼、水”之论,开福人解释说,将城市做大就是把“塘”做大,把城市治理做好,就是把“水”治好,将城市的产业涵养好,就是把塘里的“鱼”养肥。一届一届开福领导班子坚持走城市化和产业化“两化相融”的道路,励精图治,薪火相传,金融、金鹰、金霞耀眼的“三金”名片已然成为“北富”的代言。

新时代更有新的机遇和使命,2016年以来,依托国防科技大学的优势,开福以“双创”为引领,积极响应军民融合这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军转民”“民参军”的步伐,积极构建了军民融合、军地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今年10月,已有106家军民融合企业落户开福,今年前10个月实现产值6.7亿元。

1978年,北区财政总收入161万元;

1998年,开福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5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

2006年,开福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0.18亿元,首次突破十亿元;

2014年,开福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0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从20年一个台阶到8年一次飞跃,从破亿元的初心到破百亿的坚守,开福人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紧迫感,始终坚持在有质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时代定会给予她最好的奖赏!

民生之变

15分钟生活圈,融成厚德大福城

幸福是什么?

生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大概会告诉你,幸福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

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会告诉你是电视、冰箱、洗衣机;

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人会告诉你是手机、电脑、摩托车……

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总对各种票券有份特殊的感情,粮票、米票、油票、肉票、布票、煤票……物质的匮乏使得拥有某个物件就让人们感到极大的幸福。

而如今,问开福人幸福是什么?

他会笑盈盈地告诉你,幸福是个“圈”,叫15分钟生活圈!

这个圈里孩子入园入学就在马路对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历来尊师重教。1897年(清光绪23年)创办了最早的新学。民国以来,北区一直是老长沙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1903年明德学堂创办,1905年周南女中建校,均是长沙最早的新学。

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沙教育进入过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教育资源依然是捉襟见肘。1986年区属中小学仅24所,在校学生15840人。

2015年9月,开福区委、区政府率先提出了建设“领跑三湘、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圈。近3年,开福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4所,新增优质学位2.8万个。如今,开福已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06所,入园在校人数99659人。

这个圈里街道社区就能看名医!

近年来,开福区架构了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卫生服务站(室)+30个社区自助“健康小屋”+9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完整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开福区确定了20个普惠民生的项目,面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类增加到14大类,补助金额从2009年15元/人次,增加到2017年55元/人次。

作为医疗资源大区,湘雅医院、省妇幼保健医院等一批三甲医院坐落于此,开福区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同搭建了8个专科优势差异化的“医联体”和“名(中)医工作站”,大医院专家教授定期走进社区医院坐诊、教学,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这个圈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31个农家书屋,10家图书分馆,75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长沙市滨江文化园,湖南省博物馆……开福区是全省博物馆、展览馆最多最密集的城区,文化氛围浓厚。

近年来,开福区不断提升文化体育供给水平,不仅以免费购买的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市民开展了舞蹈、书法、声乐、乒乓球、篮球等各类兴趣班,还开展“五进五送”免费送电影、送戏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等地,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

“湘江韵律”“文化大篷车”“开福大讲堂”“书香开福”“全民健身节”……

每年,在开福以省市区、各机关、各街道、社区举行的文体活动近千场,参与人次超过20万/人次,群众文体活动空前繁荣。

这个圈里周到服务365天不打烊!

今年4月,开福区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城市社区“365天开放服务”管理制度,即周末、节假日与工作日上班时间一样,正常办理各种业务,开放书吧、党建、文娱设施等活动阵地,为群众提供最大便利。

从2015年起,开福区开展以“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为主要内容的“五零”创建,推进解决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圈里天蓝水碧宜业宜居!

2015年,长沙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拆违行动”。开福区把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全区共拆除违法建筑263万平方米。

2016年,开福区又本着“让背街小巷洒满阳光”的理念,扎实推进社区提质提档,3年让陈家湖、紫凤等35个老旧社区脱胎换骨。

2017年,开福共投入造绿建设资金8亿元,高标准改造和新建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捞刀河风光带,预计到明年底,开福城区还将新增各类公园游园25个,新建成城乡绿道170公里,新增城区绿地120公顷。

今年以来,开福区共铺排“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任务3大类156小项,总投资7.05亿元,新增停车位11541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9个,新增自行车道、人行道、历史文化步道126公里;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空气累积优良天数已达270天,优良率为83.6%,比去年提高了5.1%,PM2.5同比下降了20.4%;按照控源头、清河道、重监管,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478处小微水体有效治理,34处黑臭水体碧波再现,水污染治理取得着实成效;

40年,开福的格局今非昔比,已然通江达海,物流全球;

40年,开福的GDP节节攀升,年均两位数增长,势头强劲;

“两化融合、三金致强、项目为王、严实治理”,开福历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接力探索,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豪情,以一届接着一届干、发展慢是过的紧迫,以克己慎行、百姓至上的意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城北广大人民,彻底改写了开福在省会发展版图上的地位和分量,奏响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

看,新时代的风帆已满满鼓起。

听,新时代的号角已嘀嘀吹响。

走,向着梦想携手缔造新福城!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