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喂鹅、保健治病、吸附重金属……一麻多用方兴未艾

2018-10-30 07: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宇芬 孙进昌 廖勇凤] [编辑:夏博]
字体:【

世界上最古老的纤维作物麻,在一群湖南科学家的深度挖掘下,还可以养牛喂鹅、保健治病、吸附重金属……

一麻多用方兴未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孙进昌 廖勇凤

金秋时节,地处苏州的一家日本企业投资的生物重金属吸附剂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支撑起该公司原料供应的品种和基地,都来自湖南。

这个叫“中黄麻4号”的新品种,由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选育而成。昔日主要制作麻袋、麻布的黄麻,在拓展用途后大大抬高了身价。沅江当地种植的农民,亩纯收入稳定在3500元至4500元之间,并自发成立了黄麻专业合作社。

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纤维作物。一群来自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深度挖掘麻的功能,苎麻、红麻等麻类家族成员也像黄麻一样,呈现出一麻多用的新态势。

用苎麻喂牛养鹅,还帮着插秧机干活

苎麻是中国的特色作物,又被称作“中国草”。湖南曾是中国苎麻种植第一省。但传统生产仅收获纤维,利用率不足20%。当前,以纤维利用的苎麻产业严重萎缩,亟须加强苎麻多功能利用。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苎麻茎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赖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钙等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饲草,更富含绿原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使得苎麻在南方奶牛生产中可替代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利用。”动物营养学博士吴端钦告诉记者,正是“麻改饲”的工作需要,他得以与苎麻结缘。

“中饲苎1号”是麻类研究所育成的世界上首个高赖氨酸含量的饲料专用苎麻品种。科学家们继而又研发了苎麻草粉、草块、青贮饲料、全价颗粒饲料等系列产品,应用于奶牛、肉牛、肉羊及肉鹅等养殖,降低了饲养成本。如把过去废弃不用的麻骨、麻叶及农作物副产物(如稻草秸秆)耦合、打包制成青贮饲料,可以为奶牛每吨粗饲料降低成本100元以上,存栏1000头的奶牛场每年饲料成本可以节省约30万元。

随着苎麻由单一的纺织原料生产转变为全株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吴端钦介绍,目前麻类研究所已在炎陵、耒阳、常德西湖农场等地建立了6个饲用苎麻推广示范基地,推广面积达到500亩。

困扰机插水稻多年的育秧难题,由于使用了麻育秧膜,一举被攻克。

“麻育秧膜对机插秧好处不少,而且可完全生物降解。只要跟农民算算细账,比如节约秧盘、增产、提高插秧效率等,加在一起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农民普遍认可。”王朝云研究员说,该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6000多万亩,累计经济效益达到66.7亿元。深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包括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发肥药一体化等多功能的麻育秧膜。

黄麻新品充当“环保卫士”

黄麻在我国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上世纪高峰期达到500万亩,由于化纤纺织袋及红麻纤维的冲击,黄麻种植面积快速萎缩。

龚友才研究员团队另辟蹊径,关注到了一种特殊的黄麻——长果黄麻。

“其起源中心在非洲,我国南部地区是次起源中心。我们在与国外企业进行黄麻新产品合作开发中,捕捉到长果黄麻在重金属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效果。”龚友才告诉记者,为此团队对不同部位、不同成熟期、不同品种的黄麻材料对各类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进行了充分分析,研究吸附机理与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最终选育的“中黄麻4号”重金属吸附专用品种在生物产量、吸附效果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合作的国外企业指定为唯一原料生产专用品种。

与其他重金属吸附剂相比,这种生物重金属吸附剂具有吸附快、去除率高、污泥量小、可回收、无二次污染、废水处理费用低等优点,可广泛使用于电子、电镀、冶金、矿山废水治理。龚友才告诉记者,麻类研究所由此在沅江建立了吸附剂原料生产基地与初粉碎工厂,累计种植1000亩以上,原料年供应量已在200吨以上,且逐年增加。

“现在我们还掌握了比‘中黄麻4号’更好的育种材料,也正在和国内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期待国内早日用上这种生物重金属吸附剂。”龚友才说。

工业大麻药用开发正在加速

国际上将大麻按THC(四氢大麻酚,是大麻中致幻物质的主要成分)含量分为三类,其中THC含量小于0.3%的叫工业大麻,也是无毒大麻。国内大规模种植的大麻都是工业大麻。

一直以来,工业大麻主要被用来生产纺织类等产品。在赵立宁研究员团队的探索下,工业大麻在药用方面的功能潜力被大大拓展。

“工业大麻中含有CBD(大麻二酚),CBD是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目前正在被研究用于临床治疗。”赵立宁告诉记者,麻类研究所建有国家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来自全球的800余份大麻种质资源,已成功选育出花叶产量高、CBD含量高的双高药用型大麻新品种,正在进行生产试验。

可喜的是,赵立宁团队申请的“基于重测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大麻CBD含量候选基因”项目,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科基金资助,这也是工业大麻CBD研究方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4年研究,发掘工业大麻CBD含量初步候选基因,并通过QRT-PCR技术进行验证,最终获得CBD含量候选基因。”赵立宁说,这将有助于选育出更高CBD含量的工业大麻,推动其用于临床治疗。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