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温暖》:演绎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10-23 16:59: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伍益中] [编辑:曾晓晨]
字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信仰,是根本的价值追求。第六届湖南艺术节新创现实题材小戏展演作品《永远的温暖》取材于红军长征途中“半床被子”的故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了这个红色经典故事。这部暖人心窝的话剧让人们再次走进了共产党人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话剧《永远的温暖》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创演,先后荣获2018年度湖南省文化综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它将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真实故事搬上了舞台。1934年初冬,红军长征经过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百姓起初对红军有误解,纷纷躲到山里去,而徐解秀家由于孩子年幼且年高烧不退被迫留了下来。徐解秀夫妇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主动给家里劈柴火、挑水,而且认真地给自己的孩子把脉看病,慢慢改变了对红军的认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床上铺的是稻草,盖的是蓑衣,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寒冷的夜晚,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及襁褓中的孩儿挤在一张破旧的稻草铺上,五人合盖女红军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徐解秀还拿出了家里仅存的红薯、玉米、咸菜等食物招待红军,给他们准备路上所需的粮食。离别那天,女红军决定把她们唯一的被子留下,徐解秀坚决不肯收,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女红军把被子剪成两半,一半送给了徐解秀。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剪下了半条被子,留下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深情,留下了人民对共产党的认识和想念。话剧以艺术的感染力展现“半条被子精神”精神,展现信仰的力量,展现了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彰显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不变初心。当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靠着“半条被子”的深情走进了沿途老百姓的心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今天,也只有守住“半条被子”里的初心,时时刻刻把群众当亲人,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为百姓排忧解难,以真心换真情。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的长征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而创新贵在独辟蹊径。《永远的温暖》不仅秉承着对伟大历史的深深敬仰,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大美,而且抱着真诚质朴的艺术追求,立人物形象之鲜活,力求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最大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剧中言语不多的徐解秀丈夫看起来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他为了给红军战士腾出了家里唯一的一张铺满稻草的床,自己默默地在天寒地冻的室外草垛上过夜;并且早早地生好炭火给红军战士取暖,悄无声息地抱着孩子让徐解秀给红军战士张罗早餐。举手投足间表现着他对红军战士的爱护之情。这样使人物演绎得形神兼备,让故事讲述更加生动可感,使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话剧除了人物朴实感人外,在舞台呈现上也力求还原于生活的本真,不用过多的艺术手段进行修饰。舞台场景根据农户家的生活习惯摆放着稻草铺的床、破旧的蓑衣、桌子、炭火炉,并借助LED背景屏幕和制作的新媒体资料,从视觉感官上表现沙洲村的寒风料峭和生活的贫困;从而较好地塑造了徐解秀夫妇和红军战士的形象,细腻地表现了戏剧矛盾冲突,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灯光设计也自然朴实,总体基调为暖色调,不仅能使观众感受到寒意侵人氛围中的浓浓革命情谊,而且彰显着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不畏严寒、不畏艰难、不畏险阻、直面困难与牺牲的崇高与伟大。另外,话剧在服饰和音乐的选取过程中注重融入湖湘元素,焕发出了鲜活的民族文化魅力。服饰上选用湖南瑶族妇女擅长用蓝靛印染的服饰——蓝靛瑶,折射出瑶族人民热情好客、善良纯朴性格特征和质朴的生活习性。音乐是剧目表达情感的最佳渲染,剧目配唱了清亮甜美的湖南原生态瑶歌,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瑶乡的宁静秀美,感受到瑶乡人民的温婉、纯朴与热情;而且悠扬婉转的曲调能让观众沉浸在老百姓思念红军的氛围里。从而使故事不仅演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充斥着震撼人心、直击灵魂的力量;而且呈现出新的艺术质感,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