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他成了“独臂哥”,痛不欲生,但他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寻找脱贫新路——
“独臂种稻” 长袖善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唐世日 刘明政
秋风中翻滚着金黄的稻浪,空气中飘来缕缕水稻的清香,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袋袋金黄的稻谷正等待装车。10月11日,记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车下村,见到人称“独臂哥”的伍光春,正组织机械、劳力在他的千亩有机稻基地进行机械收割。
今年54岁的伍光春是仙石村本村人。2011年,伍光春在村里建鸡场接电时,左手不幸被电击受伤遭切除,成了一位 “独臂哥”。身强力壮的瑶家汉,一下成了残疾人,他痛不欲生。重活不能做,家里收入也锐减。2014年,伍光春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有80多岁的父母和常年生病的妻子,孩子还没有成家立业,养家的重担伍光春不能不扛。怎么办?倔强的伍光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寻找脱贫的奋斗新路。
2015年,通过镇、村工作人员牵线搭桥,伍光春与江华同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瑶山有机水稻种植协议。他与两位朋友合伙,在白芒营镇车下村、沱江镇大山寨村流转闲置水田,种植瑶山有机水稻。
然而,最初因为不懂水稻大田管理的技术,导致水稻长势出现了问题。伍光春意识到学习技术和田间管理的重要,马上进行“补课”。只要有空,他就跑农业部门请教水稻种植专家,有时还请专家上门指导,释疑解惑。
慢慢地,他由不懂到逐步了解,并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夏去秋来,伍光春的有机水稻当年就喜获丰收,伍光春一家也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种植瑶山有机水稻“试水”成功,令伍光春信心大增。他有了更大的想法。这些年,在农村,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种植水稻的都是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而且耕作条件差,老人们种田很辛苦。伍光春决心把这些留守老人联合起来,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奋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
说做就做。江华瑶族自治县伍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很快成立。
买农机,资金是个大问题。村民们家里都不富裕,拿不出钱来。到银行贷款也行不通,因为他一没有资产抵押,二没人为他担保。伍光春没有放弃,最后找到政府就业部门申请创业贷款。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伍光春的瑶山有机水稻基地了解后,觉得伍光春创业决心大、路子正、潜力好,决定在政策范围内予以大力支持。
70多万元的购机款终于筹资到位,社员们高兴坏了。他们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耕整机共13台。伍光春又让在外务工的儿子回家,加入合作社,并安排他开农机和对农机进行维修管理。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可帮了社员们大忙了,既解决了那些建档立卡户耕田、插秧、收割等耕作难问题,又实现了大家机械化耕作的梦想,从此,伍光春种植瑶山有机水稻更加如鱼得水。去年,伍光春流转种植的瑶山有机水稻超过1000亩,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今年,尝到甜头的伍光春,看到附近乡村闲置的田地无人耕种,又主动找到当地农户流转430多亩,种植水稻和菊芋。
“今年风调雨顺,有望增收40万元。”走在绿油油的菊芋田埂上,伍光春开心地笑了。
伍光春种稻致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特别是那些曾经跟他一样的贫困户们。他明确两个优先:田地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优先;聘用劳动力,贫困户人家优先。
“自己富,不算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才是真的富。”伍光春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