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省发改委:搭平台 兴产业 优环境

2018-10-08 06:10:2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夏博]
字体:【

省发改委

近年来,省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重要决策部署,围绕“搭平台、兴产业、优环境”,深入实施“135”工程,积极搭建平台;聚焦实体经济,形成产业发展浓厚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催生出发展全新活力。

“135”工程深入实施,搭建平台“筑巢引凤”

2014年10月31日,时任省长杜家毫在全省园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即,重点扶持100个创新创业园,新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目的是以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创新创业企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带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几年来,全省上下扎实推进“135”工程,建厂房、引项目、育产业、促转型,推动创新创业大提速、大发展,为全省经济注入新动能。

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园区建设规范有序。省里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省领导挂帅,省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多方筹集30亿元专项资金,省市县组建专门班子,统一调度推进工程实施。

注重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各地积极探索出了园区自建、企业自建、园企共建、工业地产等多种建设模式。依托标准厂房基金提升园区“筑巢引凤”效力,形成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链招商、以订单招商、以服务招商、以联盟招商等一批新型招商模式。

注重配套服务,确保入驻项目及时落地。省商务厅制定了支持招商的专门配套政策,省国土厅下发了加强“135”工程用地管理的通知,省人社厅将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境内的各类园区和创业基地。同时,有8个市州配套安排了市级专项奖补资金。

“135”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筹集问题,促进了土地集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培育了新兴业态,有效提升了产业集聚水平,成为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亮点。

截至2017年底,全省在126家创新创业园区,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977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6038家。其中,省重点扶持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833个,延链补链类产业项目1064个,113条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实际带动相关方面投资4500多亿元,累计解决就业人员53.2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

聚焦实体经济,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8年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活动以振兴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以“五个100”为抓手,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加强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创新开放步伐,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活动启动以来,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位推动,精心部署。建立了省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会议制度,省委书记、省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实施了省领导联系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和重点项目制度。省直各牵头部门迅速研究制定了“五个100”详细工作方案,并安排专门力量负责协调调度。市州反响积极,都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项目推进机构,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方案,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实行周、旬、月、季多级调度协调制度。

聚焦重点,科学遴选。按照突出战略性、创新性、规模性、操作性的原则,筛选确定了“五个100”各类项目443个,包括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1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1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110个,引进112个500强企业项目;计划引进112名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筛选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优先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业态新的项目,紧密对接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重大产业项目中有一半为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重大项目。

激活投资,成效显著。截至8月底,111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1%,14个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1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投资9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8%;投入研发经费2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5%,新申请和授权专利700余项。11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完成投资65.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7.5%;投入研发经费12.33亿元,新申请和授权专利970多项,杉杉能源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等4个项目已竣工。500强企业产业项目方面,新引进74家500强产业项目90个,投资总额2592.26亿元。其中,世界500强32家、投资项目38个;中国500强34家、投资项目42个;民营500强8家、投资项目10个。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全省共引进人才247人,其中全职79人、兼职168人。

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坚持“三放”。放宽行政审批。省市县行政许可事项分别精简65%、46%和26%,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放低准入门槛。整合20多个部门37个涉企证照实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普遍缩短到35个工作日。放活中介服务。大力规范中介服务,整治“红顶中介”,全省350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二是优化“三管”。规范行政监管。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建成覆盖全省的“互联网+监督”平台。优化司法监管。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试点,实施查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强化信用监管。实行招商引资违约失信问题专项整治,保护企业产权和维护企业家精神,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数据8000多万条,在11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

三是注重“三提”。提升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长沙市芙蓉区、湘潭经开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浏阳、宁乡95%以上的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郴州市1.2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一次办结”。提升园区服务。推行园区“项目预审代办制”“区域评估”“企业承诺”等改革措施,调整摘帽一批服务不优、实绩不强的园区。提升项目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省领导联系机制,全面督促项目进度,蹲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突出“三降”。发布新的定价目录,着力降税费成本。2017年减免各项税收779亿元。着力降用工用能成本。减少企业养老保险支出约37亿元;先后出台13项降电价措施,减少企业电价开支80亿元。着力降物流成本。推动物流标准化试点,试点企业平均物流成本降低3%以上;清理整顿铁路、港口码头经营性收费,降低132项货运价格。

五是构建“三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制定岀台了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范围负面清单等综合性政策。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建立各级优化办与地方各级监察委的常态化联系和案件线索移送机制,目前正着手建立和发布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数,作为评价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专题:你好,老乡——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