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 风气纯 风格高
——长沙市望城区推开乡村振兴一扇窗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郑旋
乡村振兴的路子究竟怎么走,从哪里突破?长沙市望城区的回答是:从环境治理入手,美化风景;推进移风易俗,纯化风气;传承文化基因,提升风格。
乡村之光——风景越来越美
中秋前夕,记者走进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干净整洁的乡贤文化广场上竖着乡贤榜,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三两村民纳凉闲聊,俨然是“村庄秀美,生活和美,人文醇美”的景象。
而10余年前,静慎村还是让人揪心的“模样”:设施差、卫生差、民风差。回忆往昔,村民们苦笑摇头。
2008年,受邀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姚罗华坐不住了:“乡村治理首先要整治环境卫生,这是一个村的脸面啊!”就这样,他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说干就干。
一年内,姚罗华带领党员干部走访700多户人家,以“两月坏双鞋”的频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发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不仅如此,他还自愿拿出积蓄,筹措资金,带领全村党员义务修路、筑塘、搞绿化。
村民们看到后,也慢慢加入环境治理。2015年,静慎村成立乡贤理事会,下设环境卫生治理理事会,一批能带头、讲奉献的“新乡贤”涌现,积极进行卫生清扫,清除“牛皮癣”,宣传垃圾干湿分类。
每天清晨,在茶亭镇大龙村粟坡片的柏油路上,有这样一个身影:
手持扫帚打扫道路,细心修剪两侧花木。年过7旬的老党员姚国祥,在村里义务清扫长达20多年。这些年,粟坡片由一条简易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油砂路,路一天天在变,而他却没有一天缺席。
在姚国祥的带领下,大龙村爱护环境讲卫生蔚然成风,乱丢乱倒垃圾等现象减少了。去年,大龙村硬化公路8公里,完成公路砂改油7公里,拓宽西洲大堤,完善沟渠水系,并添置太阳能路灯等上千盏。
如今,穿行在大龙村粟坡片、白湖景观塘、大堤沿线等地,乡村风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文明之光——风气越来越好
过去,在望城,婚丧、乔迁、过生日、升学等,都要宴请亲朋好友,办酒席自成一套“文化”。从去年起,望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调研,了解研究农村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
“逢事必办、大操大办、挥霍浪费。”针对陈规陋习,望城区实行“四会共治”,各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协会,同时,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
今年5月,铜官街道万星村村民姚锡钢60岁生日,女婿准备在家门口大摆30桌宴席,为其祝寿。得知情况后,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张再斌第一时间上门劝解。经过深思熟虑,姚锡钢说服女婿,主动拆掉拱门,退掉鞭炮礼乐,将酒席数缩减至7桌。
8月25日,开学在即,乔口镇59名考取一本、二本的大学新生以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的方式,与老师、长辈庆贺。“坚决支持不办升学宴。”收到录取通知书前,学生刘旭的父亲特意叮嘱儿子,婉拒亲朋好友送礼道贺。
今年以来,望城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党员干部100%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余万份倡议书、5000多份宣传海报、1000多块宣传栏、近百万条手机短信送进千家万户。
9月17日晚,高塘岭街道六合围村举行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表演,村民们自编自演快板《红白喜事要从简》,好不热闹。“大家凑在一起,不爱打牌八卦了,更爱参加文化活动。”说起现在越来越好的风气,村民袁成香赞不绝口。
今年,望城区持续开展“每日有书、每周有戏、每月有约、四季欢歌”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已累计送文艺下乡2000场,既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又使他们受到了熏陶。
传承之光——风格越来越高
7月5日,乔口镇乔口社区孝心村志愿者任霞运的家里,有人送来一份特殊礼物。“尊老敬贤、扶危济困;勤劳为本,节俭家荣;团结邻里,与人为善。”一块家训家规牌匾上的话,像极了她这个人,简单朴实。
为传承孝道文化,乔口社区打造中华孝心示范村,发展村民志愿者,通过为居民免费提供健身指导、孝心培训等多项服务,开展重阳节、母亲节等相关主题公益活动,让孝道文化在村民身上得到良好传承,提升大家风格。
目前,孝心村志愿服务队有固定成员10余人,任霞运是其中之一。每个月,她常入户走访,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社区开展老人晨练活动后,每周二至周五早晨,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精心准备,为老人提供免费早餐。
最美志愿者、最美媳妇、文明市民、身边雷锋……今年,望城区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身边的示范,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
在桥驿镇群力村,村民王锦秀与婆婆融洽相处32年,远近皆知。然而,这位普通农家女子,也为邻里默默奉献多年。
王锦秀有个邻居是个五保户,60多岁孤身一人。逢年过节,她都会邀请这位邻居到家一起吃饭。有一年,这位老人心情不好喝多了,吐得满床都是。当时正是寒冬腊月,王锦秀不仅嘱咐丈夫为他换衣服、擦脸,还连夜把脏衣服、脏被子清洗了。
望城是雷锋的故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雷锋精神代代传,好人好事正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