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22年,学生亲密地喊她“姐姐”
以前:备课资料都是手写再刻钢板油印 现在:只需敲击键盘存入电脑,查询方便
长沙市实验中学(东校区)第一届毕业生,二排右起第四为苏美玲老师。 受访者 供图
华声在线8月9日讯 “你看,这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如今有近20年了。”在长沙市实验中学任教22年的苏美玲,翻开照片回忆着。其实历经多次搬家,很多以前的照片都已经丢失,能留下来的几张照片苏老师很珍惜。
这张照片也是该中学第一届毕业生的合照。 7月28日,苏老师拿着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讲述着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师生情,感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过去】
整个年级的老师在一间教室里办公
苏老师指着照片说,“看,这个穿着绿衣服的人就是我。”1997年,苏美玲来到长沙市实验中学(东校区)任教。那时候正好是1996年开班的第一届,照片是在教学楼前面照的。“当年才四个班,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回忆起当年,苏老师说,“学校录取的分数只要320多分,”当时,学校周边都是菜农户,马路也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来上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周边居民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就近入学。
苏老师是1991年本科毕业,刚毕业时拿的工资只有90元,之后1997年到了实验中学有300元左右的工资。苏老师记得当时交通也没有现在便利,那时住处的公交只有一条线路,特别不方便,大部分时间会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
学校的环境当时特别简陋,没有操场,绿化也不好。那时的班级少,都是用一间教室当做办公室,一整个年级的老师都坐在里面。备课的资料都是手写,再刻钢板油印。“虽然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60后这一代深感生逢其时,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甘愿付出。”
【现在】
录取率从5%上升到80%-90%
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苏老师感慨,“改革开放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5%的录取率到现在的80%-90%。
互联网从神秘到普及的二十年间,也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现在教室里有一块巨大的显示屏,资料备案也从传统的手写到现在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能存在电脑,查询也非常方便。
苏老师说,“那时候,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比较大。现在的学生,情商特别高,有时候甚至会特别亲密地喊我‘姐姐’,也喜欢没事就来办公室找我聊天。”他们的独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意识很强,同时,他们心中有更多的爱好和兴趣去做除学习之外的事情,多才多艺,善于表现。
苏老师还深刻地感受到教学和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公交线路选择更多了,道路更宽、更平坦。学校校园环境、教学楼、体育馆、生活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需要。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镇东
【长镜头】
长沙市实验中学从1996年开始第一届招生,4个班不到200人。
●2002年升省重点。
●2006年开始市等第招生,当时以1A4B录取学生。
●2008年,标准提升到3A3B,班级扩张到9个班。
●2010年以4A2B进行招生,班级扩张到14个班。
●现在,该校东北两校区近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