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长沙编年志1983 | 致富路上走来新农民

2018-06-29 09:42:14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刘畅畅]字体:【  
1983年伊始,《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如一声惊雷,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农村大地。这是中共中央发布的第二个“三农”一号文件,充分论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雇工,允许农民个体从事商业和运输业。

改革惊涛拍岸,一浪更比一浪高。

1983年伊始,《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如一声惊雷,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农村大地。这是中共中央发布的第二个“三农”一号文件,充分论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雇工,允许农民个体从事商业和运输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取代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扎下根来,并跳出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林业、牧业和乡镇企业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轰轰烈烈的“淘金”时代拉开序幕。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如一剂又一剂“强心针”,刺激着现代农业敏感的神经,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专业户、重点户这株“新苗”破土而出,生产大户、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上山下乡”,祖祖辈辈在一亩三分地里刨食的农民,走向舞台中央,成为致富弄潮儿。从吃饱饭到富起来,以此为起点,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大哥”迎来新的美好时代。

晚报见证

1983年1月17日《长沙晚报》

1983年1月17日《长沙晚报》

1983年1月17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我市举行表彰农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的消息,头版重要位置配发社论《迎接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的早日到来》,浓墨重彩报道长沙授予长沙县黄花区、望城县高塘岭区、郊区上大垅公社等133个单位为1982年度农业先进集体,授予王寿辉、张明尧、杨建军等140人为农业先进个人,讴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沙农村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好形势,向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大哥”致敬。

亲历者说

个体户干劲足

人人争晒致富“小目标”

对于耄耋老人张明尧来说,1983年注定是这辈子难以忘怀的好年头。

那一年的1月14日,在河西新落成的枫林饭店,张明尧从时任市委书记王克俭手中接过农业先进个人奖状。同年,张明尧还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农民代表的身份进京履职,成为轰动一时的“明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地区先行先试,一部分农民个体户靠勤劳致富赶了个大早,成为先富起来的致富“领头羊”。当时家住望城县黄金公社金桥大队大塘生产队的张明尧,以生产粮食一万斤、送售肥猪一万斤、总收入一万元的亮眼成绩单,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沙出现的首批重点户、专业户。

“和书记、市长面对面、膀挨膀坐着,摆成绩单,晒致富经,三十几岁的小伙个个干劲足。”回忆起1983年参加表彰大会的点滴,张明尧打开了话匣子。“长沙首批养鸡大户里有个叫魏学武的,当年的愿望是养鸡超过一万只,收入超过一万元。”张明尧说他印象最深的是魏学武发狠钻研科学养鸡,只用了7个月,纯收入就有4000多元。“饮水思源,致富不忘本,热心的魏学武为了办好队里的幼儿园,慷慨解囊,让娃娃们有学上、上好学。”

“鼓励干个体,大家热乎劲十足,争着向书记、市长晒目标。”张明尧说,座谈会上,大家谈富不留底,赛富不示弱,劳动致富劲头高。长沙县高桥公社桥里大队社员李文仲,养母猪16头,产仔猪109只,纯收入3400元,一跃成了富裕户。他满怀激情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决心:“粮食生产不放松,争取亩产两千斤。饲养生猪要加油,长期存栏一百头……”

“谷大少爷”王寿辉的挑战目标是争取当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三万斤、肥猪一万斤,全家收入两万元。“你老王送一百头猪的话,我就硬要送一百零一头!”张明尧记得,年轻气盛的他果断给自己“加码”,定下赶超王寿辉的“小目标”。一场座谈会,个个不认输,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记者重访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亩三分地里藏着农村改革的密码。19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长沙县开慧公社竹山大队张家塝生产队(现开慧镇葛家山村),村民集体忙完早稻收割后,队长缪立亮和几位副队长、会计聚在一起,煤油灯下,大家作出“单干”的决定。从集体劳动到分田到户,竹山大队成为湖南的“小岗村”。

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如今,新时代的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他们正一步步成为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同一片土地里刨出更多“金子”。

浏阳小伙黎永勤之前是机场保安,2010年辞职返乡创业,扎根山间地头精耕细作,漫山遍野栽下“摇钱树”。除署名外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浏阳小伙黎永勤之前是机场保安,2010年辞职返乡创业,扎根山间地头精耕细作,漫山遍野栽下“摇钱树”。除署名外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忆昔日

不光吃饱饭,还要富起来

竹山一小步,湖南农村经济改革一大步。改革风云激荡,昔日的竹山大队如今已与高山村、葛家山村合并为葛家山村,记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探寻农村改革的足迹。

进村入户采访,葛家山村协家组村民李取如捧出热茶相待。他从仓库里翻出30多年前分田到户时分到的一杆秤和秤砣,以及一本页边不完整、印有“劳动定额”“竹山大队印”等字样的工分定额册。

“协家组是竹山大队最后一个实行分田到户的,迟了一年半。”哪怕后来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专业名词,李取如还是习惯说分田到户。“当时大家都很激动,觉得能吃饱了。”李取如的老伴缪利霞说,协家组最初的分法是按人头分青苗,一共63个人,每个人分一亩多的青苗。李取如家有4口人,共分到4亩多的晚稻青苗。他和缪利霞算了一笔账:一年两季稻下来亩产350到400公斤,每亩交150公斤,自家至少能剩下750公斤。

果然,和其他实施分田到户的村组一样,李取如家1983年前后便有了余粮。“当时家里的仓库都装满了,我们吃上了饱饭。”李取如回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各人自耕家中地,赶上农闲时节,一家好几个劳动力赋闲,脑子活络的不再一门心思扑在地里,开始包鱼塘、跑运输、干个体、进城务工,家家户户盘算着做副业,不光吃饱饭,还要富起来。

“大集体时,队长吹哨上工,半个小时人也聚不齐,一上午就干两三个小时;包产到户后,男女老少都在地里忙活。”用缪利霞的话说,当时种田的干劲一下子就上来了,地里不再长荒草,“搞村集体经济的时候,田埂边上的杂草随便踩一下,分田到户后都要用小锄头挖出来再扔掉。”

改革春风吹遍乡间田野,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一夜之间,乡镇企业、农村个体户、生产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当年村集体的一本《劳动定额》被李取如留了下来,他笑了笑说:“现在也算是古董了,留着做个纪念。”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摄

当年村集体的一本《劳动定额》被李取如留了下来,他笑了笑说:“现在也算是古董了,留着做个纪念。”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摄

李取如家现在还有4亩农田,其中1.5亩种上自家人吃的优质稻,一年只种一季;另外一部分田已集中流转,年底有租金。去年,李取如家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楼,老两口儿女双全,日子过得和美。当年村集体的一本《劳动定额》被李取如留了下来,他笑了笑说:“现在也算是古董了,留着做个纪念。”

话今朝

“农大哥”洗脚上岸变民宿掌柜

“农大哥”如今洗脚上岸变成民宿掌柜,开慧镇的乡 村民宿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农大哥”如今洗脚上岸变成民宿掌柜,开慧镇的乡 村民宿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行走在开慧镇,这里山青翠、水清澈,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瓜果飘香。距离葛家山村10公里开外,记者看到另一番美不胜收的景象:姹紫嫣红的杨梅、青翠欲滴的布朗李、外形似灯笼的梨子,沿途绿树成荫、桃李芬芳,青山绿水与木屋别墅相映成趣,一派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

走进田茂农庄,小木屋别墅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院落、亭亭玉立的荷花,这里虽不施粉黛,却给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之感,农庄的主人范田茂是当地小水果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慧镇既是浪漫唯美的“初恋小镇”,又是充满革命情怀的“红色小镇”,范田茂打起了算盘,发力民宿经济,吃上“旅游饭”,让游客引得进来、留得下来,让开慧成为长沙人的“后花园”。

5月枇杷黄似橘,6月杨梅缀青枝,7月李中珍品布朗李上市,8月个大皮黄的梨子成熟,9月猕猴桃硕果累累……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档。在开慧,越来越多像范田茂一样的“农大哥”洗脚上岸,放弃了传统的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将目光投向了小水果、乡村旅游,当农村创客、民宿掌柜。目前,开慧镇已发展各类小水果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8000多亩,建成12条特色农业产业带、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湖畔人家、景阳山舍、安逸轩、静水闲居、竹林小憩、香樟庭院、福仙居……一个个民宿名字诗意又寓意吉祥,在开慧镇锡福村遍地开花。据悉,全村共有民宿客房120多间,带动周边百余农民家门口圆就业梦。“在家里做事,天天看得到儿女亲人,比在外打工踏实。”村民杨娟说,以前外出务工家人各奔东西,如今办民宿,家门口有活干,收入不比打工差,关键是心里踏实。

奋进风采

长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3万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照现实,也可照未来。改革开放为“农大哥”打开了一扇窗,越来越多像张明尧一样敢闯敢试的弄潮儿,靠勤劳致富收获精彩人生。

富了口袋富脑袋。近3年来,长沙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1800多人,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近3万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2万人次。一串数字背后,是日渐壮大的长沙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乡村集聚。

从单纯养猪、种地,到小水果、乡村民宿、农村电商遍地开花,时代赋予“农大哥”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根据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超过2000万人,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有锄头和种子,还有技术和思想,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份体面的职业。他们的农经里,多了分享、市场、技术、机械化以及民宿经济、“互联网+”。

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长沙怎么干?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长沙将启动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力争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把长沙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先行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年度大事

1月2日

中共中央发布《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一号文件”,充分论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文件对于一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雇工,允许农民个体从事商业和运输业。

5月27日

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共授予18人博士学位,其中12人来自中国科学院。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首批博士。

6月26日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此后,建立乡、镇政府和各种合作经济形式的工作在全国展开,人民公社体制废除。

11月21日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银河—I”巨型计算机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