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消化城区及周边县区乡镇的生活垃圾。
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上班的工作人员。
华声在线6月10日讯(记者 赖泳源)随着湖南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原有粗放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国外应用最普遍的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开始走进湖南的各个市州,帮助城市纾解“垃圾围城”之困。
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青山村,有一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截至2018年6月6日,发电厂累计处理城乡生活垃圾64.07万吨。发出绿色电能19618.89万千瓦时。折算相当于代替标准煤7.9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20.61万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传统垃圾填埋处理难以为继
启动垃圾焚烧发电之前,益阳也是采用传统垃圾填埋的方式,处理体量日益庞大的生活垃圾。
白鹤山垃圾填埋场是益阳唯一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所,位于赫山区会龙山街道红星村内,2005年11月投入使用,最初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导致填埋场超负荷运转。
益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办主任赵建军介绍,根据生活垃圾的产生速度,从2014年的推算来看,只能支撑2至3年。如果找不到妥善处理方式,益阳将面临垃圾无处安放的困境。
生活垃圾的处理涉及到民生问题,事关老百姓生活的质量。为了解决发展的拦路虎,2011年5月,益阳市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筹建工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对外进行公开招标。
经过两个多月竞争,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成为项目投资方。历经17个月施工,于2016年5月底建成投产,6月6日正式进垃圾,6月21日圆满完成调试转入商业运行,特许经营30年。
工厂把95%的垃圾转化为资源
6月8日上午,雨后初晴,记者来到垃圾焚烧发电厂,探访益阳纾解“垃圾围城”的奥秘。一进大门,只见鲜花烂漫,植被繁盛,厂区分类有致,整洁干净。名字里虽然带“厂”字,却没有工厂的烟尘和噪音,闻到的尽是新鲜的空气,听到的全是喷泉水流的声音。
记者在厂区看到,生活垃圾通过一辆辆垃圾车倒入垃圾仓,通过发酵和水分过滤,进入焚烧炉充分燃烧后,蒸汽进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烧后的炉渣用于制造环保建材,飞灰进行固化稳定,经环保检测合格后填埋。全厂不设废水排污口,废水通过处理后在厂内循环使用。
公司总经理助理田祖玉介绍,为了防止臭气外溢,垃圾仓全部采用混凝土一体化浇筑,垃圾仓全天保持负压状态。垃圾焚烧厂运行时,垃圾贮坑产生的臭气作为燃烧空气送入焚烧炉膛焚烧处理。
在垃圾燃烧过程中,发电厂由招标文件规定的国家标准提高到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颗粒物、氯化氢和二噁英等主要污染物均与环保部门实时联网,实现准点半小时均值披露,接受政府、公众和第三方的监督。
“目前,每天大约处理益阳市市区及周边的1000吨生活垃圾。”田祖玉说,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运行,95%以上的垃圾都实现了资源化。电厂每天能发电约36万千瓦时,上网约3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3万户家庭的一天用电需求。产生的150余吨环保建材,可用于道路和停车场的建设。
多种渠道化解村民“邻避效应”
“垃圾焚烧,听到这几个词,大伙都担心影响健康。”青山村村民盛建文说。其实,早在项目开动之初,不少村民有着和盛建文同样的看法。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容易引发村民的“邻避效应”,即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出的嫌恶情绪。
为了让村民知道垃圾焚烧发电的环保和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人家,开展垃圾焚烧发电的科普宣传工作。分两批次组织40多名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湖北、江苏等地实地考察了3个垃圾焚烧项目,让村民群众现场感受厂区及周边环境的实际状况。此外,依法开展征地拆迁补偿,向当地居民、人大代表近200人次,以及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征求了书面意见。
针对村民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的担忧,马旭亮解释说,只要焚烧炉温度达到850摄氏度以上,二噁英在炉内停留时间超过2秒,再加上有效末端治理,完全可以达标。
通过持续的科普推广,村民们慢慢知道了垃圾焚烧发电厂,态度开始从质疑转为支持。目前,盛建文就职于发电厂水处理车间,从事机械修理工作。他一脸乐呵地说,项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道路更畅通了,青山村也更美丽了。
相关链接
目前,湖南全省已建成10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含2个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1.205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占比达37%,成为纾解“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岳阳市、汨罗市、湘乡市、耒阳市、溆浦县等5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规划投资23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0.425万吨。这些项目投产后,湖南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63万吨,焚烧占比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