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年】

1979年②——恢复成立省人民政府:全省国民经济情况逐步好转

2018-05-30 06:17:0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1979年②——

恢复成立省人民政府:全省国民经济情况逐步好转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事件】

1979年12月22日至28日,湖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根据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将地方的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分开设置。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改为省人民政府,选举孙国治为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夫生、王治国、尚子锦、程星龄、张文光、曹文举、刘亚南、周政为副省长。

1980年2月6日,省委发出通知,就省直党政群机构特别是原省革命委员会的机构进行调整,改变名称,有的合并,根据需要新设若干机构。重新建立起与革委会完全不同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作风。

1980年起,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也开始纷纷撤销各级革委会,恢复成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亲历】

谈到革委会的撤销,首先要说说革委会的设立。

87岁高龄的省政协原主席刘夫生是革委会的“见证人”。他回忆说,为了控制湖南当时“混乱”的局势,更好地“调解矛盾、促进融合”,1968年4月6日,中央批准成立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由军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革命委员会集党、政、财、文大权于一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产物。

1972年9月1日,刘夫生从湘潭地委书记的岗位上调至省革委会党委办公室,1977年当选为省革委会副主任。“省革委会主要由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办事组、人民保卫组等4个大组和工交组、财贸组、卫生组等若干个小组构成,下设农村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等机构,管理全省方方面面的事情,像个‘大杂烩’。”刘夫生说。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果能够作好准备工作,也可以在一九七九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

中央“定了调子”,湖南迅速行动起来。1979年末,湖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省军区大礼堂隆重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省政府领导班子,刘夫生当选为副省长。几天后,省革委会的牌匾被拿下,簇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挂牌亮相。

第二年,省政府一方面召开“县长会”,要求各地尽快恢复地方政府、行政专署等市、县级政府机构;一方面撤销和改造了革委会的“四大组”“N小组”,一批省政府下辖的厅局机构陆续设立,部分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干部重新得到任用,“官复原职”任厅局“一把手”。

恢复和新建人民政府及其办事机构,更好地适应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需要。“加强电力和煤炭的建设、鼓励棉麻等轻工业发展、积极发展食品工业……”随后,新的省政府领导班子确定了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的举措,刘夫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兼任省煤炭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

当年由于缺煤少电,湖南常年有1/3的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出来,有的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当时的革委会已经注意到了生产下降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建电站、多挖煤的举措。”刘夫生说,省煤炭生产指挥部经过调研发现,当时湖南煤炭生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多年没有新增劳动力,缺少一线工人。于是,省里决定抽调2.5万名民兵下到煤矿当矿工,民兵们3年一轮换,主要负责突击掘进,迅速解决采掘失调的问题;全省还新建或扩建数百个中小型煤矿,到1981年,全省产煤量2409万吨,大大缓解了煤炭供应压力。

经过几年的调整,全省国民经济情况有了较大好转。1981年同1978年相比,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0.5%,平均每年递增6.4%;全省轻工业总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9.1%上升到46.8%。

相关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