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印记】首批穿牛仔裤的长沙市民回忆 买条牛仔裤花了两个月工资

2018-05-28 08:46:19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夏博]
字体:【

穿第一条牛仔裤挨了老师批评

首批穿牛仔裤的长沙市民回忆,改革开放之初买它花了两个多月工资

(《大众电影》1980年第5期封面照是穿牛仔裤的明星张瑜。)

(上世纪80年代,女孩<右>身穿牛仔装走秀。)

改革开放初期,当沉闷的绿、蓝、黑、灰还是青年男女穿着打扮主调的时候,牛仔装涌入了长沙市场。一位长沙市民回忆,那个年代穿上它还真的需要勇气。

从牛仔裤到蝙蝠衫、连衣裙,服装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最直观的信号。某种程度上它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印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丁蓉长沙报道

5月26日,年过六旬的长沙市民刘先生与老伴来到长沙IFS,这家新开业的商场领航华中地区,全球最时尚的元素、最潮的品牌在此汇聚。逛到商场内Levi's李维斯和Lee两个牛仔裤品牌专卖店时,二老不禁驻足,牛仔裤早已是年轻人最为常见的服饰。

刘先生思绪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长沙。自己在1979年穿上第一条牛仔裤。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条牛仔裤既让刘先生遭到父母老师的严厉批评,同时让他成为了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80元买牛仔裤,托列车员带回

牛仔裤以粗犷自然、充满激情的风格在欧美国家风靡已久,不过在中国普通大众中流行起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

上世纪50年代有粤语歌这样唱:“穿起牛仔裤,等于认美帝做干爹。”直到1978年以后,电视台开始播《大西洋底来的人》,主人公麦克戴着蛤蟆眼镜,穿着上窄下宽的喇叭牛仔裤,这才引领了中国年轻人的潮流,成了大家模仿的对象。

然而,进入长沙的第一个牛仔裤品牌却不是从美国来的,而是香港的“萍果”牌。

“我的第一条牛仔裤就是‘萍果’牌。”刘先生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我在那一年考到中南矿冶学院。大约就是大三的时候,我托跑广东线的列车员带回来这条牛仔裤,有点类似现在的代购。”

刘先生为买到这条牛仔裤可谓不惜血本。“这条牛仔裤花了80元。记得当时我所在的工厂支持我全日制读书,同时给我发工资,一个月工资是37.93元。”

老师委婉批评,父母说“不像样子”

“第一批穿牛仔裤的人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差不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刘先生表示。

“当时的大学校园,学生都是非常朴素的,平时都是埋头学习,几乎没人穿过牛仔裤。”刘先生表示,这条时髦的裤子给他惹了不小的麻烦,“很快,老师注意到这条裤子,委婉批评了我。我的父母看到这条牛仔裤,直接就跟我大吵了一架,不允许我穿这样的裤子出门,说实在太难看、太不像样子。”

那个年代保守的老一辈,一直以来穿着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工作服,对于裤管紧绷、裤腿喇叭开口、长到拖地的牛仔裤可谓由衷排斥。但是,年轻人的态度则截然不同。

“不少同学私底下问我在哪里买的,后来还有朋友专门穿上牛仔裤、T恤衫,搭配太阳镜和女朋友约会。”刘先生说。

三角花园曾是长沙的时尚地标

“上世纪80年代后买牛仔裤,长沙人就直接去三角花园买了。”刘先生回忆。

据了解,1980年代到1990年代,国营商店中山路百货大楼一直是长沙市生意最好的,其旁边的三角花园则聚集了不少个体户,他们从广东引进最时髦的款式,最新款的牛仔裤、喇叭裤、蝙蝠衫、连衣裙就从这里开始在整个长沙流行。当年长沙人如果讲身上穿的衣服出自三角花园,就是很时髦的代名词了。

2000年以来,长沙的商业地标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平和堂、运达美美、步步高梅溪新天地,还有今年5月最新开业的长沙IFS。爱马仕等品牌首次入湘,人们着装的选择越来越多。

“这些变化,说明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刘先生说。

观察

40年,流行在变企业也在变

作为湖南本土的企业,圣得西1989年在宁乡夏铎铺一个小型作坊起家,最初生产红领巾、书包等低附加值产品,由员工自带家用缝纫机生产,到现在建立300多亩时尚产业园,年产70万件(套)的现代化服装流水生产线,涵盖男士服装与配饰、团队职业装、私人定制等等。

圣得西市场部总监周风华表示:“圣得西生产的服装,上世纪80年代的爆款是中山装,90年代是西服,2000年以后是休闲服、夹克,2010年以来爆款是个性多样的卫衣、单西。这些不同年代爆款,正体现了不同年代的流行趋势。”

改革开放后,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由卖方市场主导的商业时代。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许多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第一批领军企业由此诞生,名牌战略在服装行业被明确提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许经营模式开始在服装业风行,并逐渐成为主流模式,诸多企业特别是男装品牌都乐于采用特许专卖拓展终端市场。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里,服装企业集体突围,服装样式逐渐丰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里,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变革大潮在新世纪拉开序幕。曾被广泛采用的代理制被更为高效的加盟制、订货制取代,品牌专卖店、加盟店、服装专营店遍地开花。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企业提高了供销效率,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销售渠道。

记者丁蓉

时间线

1978年军装仍然是最流行的,基本上是人手一件。当时最时尚的穿法是在军装口袋上别个五角星。

1979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灰”“黑”“蓝”形成鲜明对比。

1984年实行了30年的布票成为历史,成衣业开始阔步发展起来。这时供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国营服装厂。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2001年中国元素在上海APEC峰会上得到体现,唐装热升温,过年给老人买上一身红彤彤的唐装成了当时的时尚。

2010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产营销模式。

2018年长沙IFS开业,总投资逾220亿元人民币。Hermes、Dior、PRADA、

Dior Homme、VALENTINO、SaintLaurent等近70家品牌首次入湘,为华中区注入崭新的商业活力。

本报记者丁蓉

相关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