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沅江市白沙大桥旁的砂石堆场已经被清理干净。资料图/记者杨旭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长江经济带如何建立更科学的机制?如何实现跨区域联防联治?
记者 罗雅琪 实习生 刘寒 长沙报道
4月26日上午11点,省社科院绿色发展团队专家杨顺顺开完会返回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一本名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的书,被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杨顺顺是这份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杨顺顺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合纵连横、区域合作是中部崛起的关键环节,但跨行政区的合作存在的协调问题,也是中部省份协调机制要突破的重点。
在杨顺顺看来,机制更科学,也就是制度创新与优化。优化政府的管理方式可以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定绿色产品标准,以及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湖南省政府在2012年12月批转《关于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广清洁低碳技术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广新能源发电技术等10项重点任务。2014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明确了湘江流域各级政府部门的生态保护责任。
杨顺顺认为,联防联治十分重要。“需要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把流域和区域结合起来。这种跨区域的合作不仅在湖南省内有所体现,跨省域合作机制的在长江中部城市群也有所尝试。”
两年来,覆盖全域的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金融租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联盟成立,长江航运“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成效显现。
湖南行动
率先推出河长制省级监督热线
在2017年,湖南河长制工作多次得到国家部委表扬,3次在全国河长制工作月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在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湖南积极打造了几大工作特色。
比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省级监督电话“96322”。自2018年3月22日开通以来,湖南省河长办接到了许多热心群众打来的监督电话,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投诉意见并将意见按地域、类别进行了转派。
湖南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诉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河面垃圾漂浮、非法采砂和黑臭水体等方面:“这表明群众环保监督意识已大大增强。”
湖南在全国首创省级总河长令。2017年10月30日,湖南第1号总河长令签发,要求全省各地立即全面开展河长巡河行动。仅2017年,全省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达30.24万人次,各级各地区共召开河长会议620余次,开展督查达670多次。
在第1号总河长令签署25天后,湖南再发第2道总河长令,向“僵尸船”下手。经过4个月的努力,全省3193艘“僵尸船”已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各级河长用行动向总河长宣告守护河湖的决心。
2018年3月,第3、4号总河长令连续签发,围绕洞庭湖及湘江流域工业污染、养殖污染等问题开展重点排污源整治,围绕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对县级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整治,就群众最反感和最关切的问题,在河长制工作推进中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在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湖南省河长办还充分运用好“互联网+”推出了“随手拍”,给公众更多参与的机会。
3月份同时推出的还有湖南省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河长巡河、任务落实、统计考核等功能于一体,可利用手机APP显示断面数据、水功能区等内容,河湖信息实时全掌握。湖南各级河长均使用手机APP进行巡河,今年7月起将全面实行巡河APP打卡制。使用巡河APP,可清楚记录巡河时间、轨迹、发现问题情况等。
专家解读
共抓大保护需调整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是一条大龙,贯穿了中国经济腹地。这条大龙不能够大规模开发,为什么不能?因为城市工业太多,从上游污染到中游到下游。”4月26日,省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共抓大保护就是说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民生优先,一定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朱翔说,整个长江流域的建设不是GDP优先,而且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重工业化,污染化的东西进行严格控制,高科技的,先进制造的,领先的东西要优先发展。
“目前,跨省域的合作还存在一些行政协调的问题,但这不是太大的问题。”朱翔分析,湖南、湖北、江西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各个产业加强合作共赢,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国家的大框架情况下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这就把它打造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整体,一个是拉动长江经济带整体提升,一个是促进我们国家中部整体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