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党报“朋友圈”】来自湘鄂川黔村一级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乡村振兴

2018-03-07 06:17:1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蒋俊]
字体:【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湖北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邀请湘鄂川黔四省来自村一级的全国人大代表——

跨省共话乡村振兴


① 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资料图片)四川日报供图
② 2017年9月13日,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夯吾苗寨。(资料图片)匡皓 摄
③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资料图片)。
④以岫云村命名的体验店位于成都闹市区,带动了上千户贫困户增收。(资料图片)四川日报供图
龙献文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孙开林 邓刚 摄
李君 四川日报供图
周绍军 邓刚 摄

撰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婷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四川日报记者 林凌

贵州日报记者 李楠

访谈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 龙献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孙开林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李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 周绍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如何振兴?乡亲们有什么盼望?如何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湖北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邀请湖南、湖北、四川、贵州4省来自村一级的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体会与建议,带来了基层最质朴的声音和心愿。

乡村振兴,乡亲们怎么看——

广大农村千百年来的梦想

记者:4位代表长期扎根农村,先晒晒村里的情况吧。

龙献文:我们村在湖南湘西大山深处,海拔800多米,是一个美丽的苗寨。2008年,我们村还是个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的贫困村,现在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民俗保护村,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李君:我所在的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地处川北山区。10年前,我们村也是个深度贫困村,但今天的岫云村,264户人家,153户有小汽车,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四好村”,完全变了个样。这都是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

孙开林:我们村叫尧治河村,地处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跻身湖北省500强村和全国文明村。

周绍军:我所在的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我们村都是山地,不适合种庄稼,这些年一直在摸索种植苔茶,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亩,茶产业成了村里的致富产业。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

记者: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几位代表和乡亲们有什么感受?

龙献文: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亲们都觉得,党中央的阳光雨露洒进了我们少数民族山村。苗家人喜欢唱歌,用歌来表达喜悦,边采茶边唱歌,唱给党中央、唱给新时代。

孙开林:乡村振兴,是农村千百年来的梦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提法太鼓舞人心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让乡亲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李君: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作为85后,我在村里广泛发动年轻人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振兴什么——

盼产业振兴,也盼精神富足

记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当前最需要振兴的是什么?请几位代表结合村里实际谈谈。

龙献文:首先是产业。不摘掉贫穷的帽子,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1994年,我回到村里担任村主任时,村里一穷二白。20多年来,我和乡亲们一起,攒劲搞退耕还“茶”,搞苗寨旅游和苗族餐饮,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子。现在,村里有6家村办企业,茶叶销售年收入1200多万元,游客也纷至沓来。

孙开林:我认为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产业上去了,其他方面跟不上,产业也有退下来的可能。一个村委班子,如果只闷头搞经济,忽视精神文明和其他方面,就是个不称职的班子。把产业搞上去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

我们村立了一条铁规,婚丧嫁娶不许铺张浪费,烟不超过10元一包,酒不超过50元一斤,被媒体解读为“最牛村规”。有两位村民违反村规大办酒席,被罚2000元。尽管有争议,但我们坚决将这个规定推行到底。

李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岫云村是个偏远山村,但依靠互联网+,我们首创了“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模式,与山外的企业、社区党组织结亲,协调爱心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开拓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资源,把山货卖到城里,目前已带动近100个村、3000多农户销售2800余万元农产品。

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中,我最关注治理有效这一条。现在,农村干部在村级治理方面手段不多,要逐步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村通过开展“四好”评选活动,鼓励大家争当“产业发展好、环境卫生好、道德诚信好、精神面貌好”的新农户,对评上的农户进行奖励。这一招非常灵,激发了乡亲们的积极性。

周绍军: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物质富裕了,需要加强的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乡亲们渴盼能像城里人一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的孩子渴盼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有更好的教育、更公平的机会。

乡村振兴,钱从哪来——

政府帮忙、社会投入、自己努力,前景可期

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几位代表在实践中有什么思考?

孙开林: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但不可能光靠政府投入,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帮一点,老百姓自己努力自投一点,资金问题就可以解决。

李君:社会资金注入很重要,要通过市场化道路实现资本下乡。吸引资本下乡,不能单纯靠出租土地,而要通过农村资源的对接,让资本看到在农村投入有增值的希望。

去年,我们村拿到了上千万的风投,孵化一个叫“滴滴养猪”的创业项目,城里人有需要农民就养猪,通过定制化实现精细化养猪,保证养猪的品质,既为农民增收,也让城里人享受到优质优价的猪肉。这个项目,结合了互联网+、共享经济、新零售等多种模式,解决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保证老百姓一头猪至少挣1000块钱。

我想,我们这样偏远的小山村都能吸引到社会资本,其他乡村都是有机会的。

周绍军:乡村振兴的投入,主要还是三大部分:一是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二是社会资本投入,实现合作共赢;三是老百姓的自发投入。我很赞成走股份合作的道路,让农民变股民,可以真正推动农民加大投入,参与乡村振兴。

龙献文:早些年,我们就通过“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运作模式,让村民以土地、房屋、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村办企业,乡亲们有土地租金,有务工工资,还有分红,积极性很高。这次全国两会后,我们还打算成立牛角山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公司,搞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乡亲们共同入股,大家拧成一股绳加油干,一定会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农民主体作用如何发挥——

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

记者:中国的乡村有数亿农民,乡村振兴主要靠农民,最后受益的也是农民。几位代表认为,要如何发挥农民兄弟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周绍军:我们村的老党员熊茂贵,61岁了,自己学会了操作采茶机、防虫等技术,成了村茶叶合作社的“高级工”。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乡亲们团结奋斗,调动每一个人的力量。村里的事情要依靠村民来办,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让村民参与村里的重大决策,集思广益、干群齐心,共谋发展之路,携手奔向小康。

孙开林:特别重要的一条,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

李君: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考察并召开了脱贫攻坚座谈会,我作为基层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情况。总书记勉励我:“年轻人,好好干”。我一直记着这句话,浑身充满了干劲。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记者:这次来开全国两会,几位代表对乡村振兴提出了哪些建议?

李君:村干部老龄化是当前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农村去。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年轻人回到农村后的待遇、上升通道、养老等后顾之忧,真正让年轻人回得去、留得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村将成为人才的聚集地。

龙献文:我提的建议有两个,一是要培养一支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二是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强了,农村也就强了。

孙开林:我也带来两个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走进乡村,越是偏远山村越需要依靠互联网走出大山;二是加强基层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周绍军:这两年,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非常火热,要搞好长远规划,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另外,建议出台政策,推动更多大企业通过资金或者技术入股的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相关链接】

代表名片

龙献文(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

10年前,牛角山村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龙献文带领全村党员以党建为引领开展脱贫攻坚,使牛角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民俗保护村、百佳茶叶村。2017年12月,龙献文作为全国农业劳模代表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孙开林(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担任村干部30年,孙开林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尧治河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很多农户住茅草房到户户住上小别墅;从村里没有一条出山的路到户户通水泥路,从70%的村民常年靠救济生活到人均纯收入4万元以上,从全县“极贫村”迈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跻身“全国十大幸福村庄”。孙开林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李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10年前,“85”后青年李君辞掉在成都年薪20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岫云村。为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提出按“生长周期”售卖农产品,在全国首创“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村为品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17年,李君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今年2月,李君应邀参加“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自己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

周绍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周绍军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城市发展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带领村民们脱贫攻坚。他团结全村党员群众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脱贫致富路上摸爬滚打了15年。黑了皮肤,绿了山头,昔日漫山的荒坡变成了如今子孙受益的“金山银山”,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北京3月6日电)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