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在丝路上闪光

2018-03-02 07:59: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禹琳] [编辑:夏博]
字体:【

谁的青春在丝路上闪光

——揭秘湖南卫视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台前幕后的故事

胡天然在尼泊尔弹起吉他,思念家乡。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易禹琳

3月1日上午,湖南卫视播出《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一期节目,引起观众极大关注。飞扬的青春与宏伟的“一带一路”倡议,第一次激情碰撞。在巴基斯坦种水稻的湖南溆浦人蔡军,由此成了“网红”。

这是一档献礼2018全国两会的特别节目,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第一期15分钟的节目,让人意犹未尽。还有哪些传奇的“80后”会出镜?还有哪些被隐藏的精彩?湖南日报记者为你揭秘台前幕后的故事。

5名年轻人脱颖而出

《我的青春在丝路》5名“80后”在5个国家的故事,每期只有10至15分钟。与央视纪录片《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相比,显得轻巧、清新、鲜活。总导演傅卓告诉记者,这部从5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的纪录片,初衷就是展现年轻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2017年5月定下方案,傅卓没想到接下来是繁杂的筛选工作。先从“一带一路”涉及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找出5个地理环境迥异,与中国紧密联系的国家和地区,然后在近50个项目中确认正在进行中的能源、考古、种植、铁路、隧道等不同项目,再在这些项目中找出35岁以下、表达能力强的年轻人。项目和人均在国外,对方白天要工作,有些无网络。他们无数次发函,加微信和QQ,聊天看视频。《我的青春在丝路》制作团队整整两个多月昼夜轮转,才在近80人中敲定了5人。

令傅卓遗憾的是,英国的核电项目、俄罗斯在北极圈的能源项目、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因各种原因忍痛放弃了。

5名“80后”为青春代言

3月1日上午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人们惊奇地看到,在巴基斯坦一个偏僻小镇,33岁的溆浦人蔡军竟是在警察的贴身保护下,教当地人拿绳子“赶花”,为水稻完成人工授粉。作为隆平高科巴基斯坦杂交水稻推广项目负责人,他在紧张的局势中,与寸步不离的警察交朋友,与农民落后的耕种观念作斗争。两年的悉心指导,当地水稻亩产和农民收入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蔡军认为,青春就是这样快乐、真诚地工作生活,无论在哪里。

3月2日至5日,我们还将在节目里见到33岁的山东人王金磊在哈萨克斯坦的戈壁滩上,负责370多口油井的维修养护工作。在年最大温差超过90摄氏度,野狼出没的地方,他每天坚持跑上5公里。他说:“累了才不会想家。”他爱那戈壁滩上的野郁金香,越是贫瘠的土壤开得越鲜艳。

在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在非洲的里程碑式工程。29岁的孙钦勇担任商务经理,每天为铁路的修建和运行进行各种斗智斗勇的谈判。工人跑光了,阻工者气势汹汹,年轻的他能否胜任?别担心,对他来说,青春,就是敢于挑战自己,敢于迎难而上。

31岁的胡天然,把尼泊尔想象成诗和远方。他要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开挖出一条12公里的隧道,将巴瑞河的水引入巴贝河,实现尼泊尔的“南水北调”。但现实是,他把隧道挖掘机运进尼泊尔,在盘山公路上就花了半个月,状况百出。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胡天然找到了“嗨点”。他自豪,没有一天是浑浑噩噩混过来的。

30岁的张念从2012年起,参与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在热带雨林里,每天挥汗如雨地干着寂寞的文物修复工作。张念说,青春就是不计回报,疯狂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个团队的青春历险记

《我的青春在丝路》制作团队是清一色的“青春8090”,他们记录了同龄人在丝路上的精彩,采访过程也是一部青春历险记。

最先出发去柬埔寨的团队,原以为在热带雨林里能轻松地拍到世界文化遗产,没想到跑拍摄许可证就用了两天,刚航拍了一天,第二天就被禁止了。雨季的柬埔寨闷热无比,每天下午一场大雨,防暑降温药早早用光。为了拍到当地人吃毒蝎子,3人“以身试毒”。在尼泊尔的团队几乎“与世隔绝”。夜晚,跟拍运送隧道挖掘机,山高路窄,频频遇险。从晚上10时耗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走完最后18公里。

去巴基斯坦的团队成了“战地记者”,警察持枪护送和宵禁。导演阿不半夜尿结石疼痛,清晨6时出发,送到市区医院已是9时。哈萨克斯坦的团队在零下15摄氏度拍星轨,随时防备野狼来袭。拍摄菜市场时,突然遭到围攻,被扭送到警察局,多方交涉才获自由。远赴埃塞俄比亚拍摄的团队更是时常处于危险中,当地的暴力冲突让他们只能住在首都,每天往返200公里外的采访地。跟拍采访对象,直面冲突,提心吊胆;高原缺氧、车抛锚、毒虫叮咬、洪水、10级大风、关小黑屋,惊险刺激一个接一个。

相关专题:《我的青春在丝路》——芒果TV·华声在线联合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