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插柳村将改造更多的闲置农宅,推动农宅使用权集中流转

2018-02-13 10:21:53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袁树勋] [编辑:蒋俊]
字体:【

绥宁县插柳村的荷塘。资料图片

插柳文化艺术园。

土地和农宅,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耕地红线碰不得,但农村的存量土地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使之发挥作用。

邵阳市绥宁县插柳村尝试农宅合作社,原本闲置的农宅经过盘活,变成了养眼的风景、赚钱的资产,丰富拓展了乡村旅游项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扶贫由“输血”变成了“造血”。

冬日的插柳村,小桥流水,一片静谧的苗寨风光。

它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几年前还是个落后的贫困村。如今,这里有了一个写生基地。美术馆、文化广场、艺术客栈……点缀在苗寨山水间,相得益彰。

不久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师生来村中写生。他们居住的艺术客栈,由农宅改造而成。

“师生们有食宿消费,为农宅主人带来收益,推动村庄扶贫从‘输血’转向‘造血’。”后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群说,这种模式与时下热门的“农宅合作社”颇为相似。

邓群说,下一步将改造更多的闲置农宅,推动农宅使用权集中流转,打造当地第一个“农宅合作社”。

与贫穷相伴的另一种“财富”

绥宁地处武陵山扶贫开发片区,近一半的居民是少数民族。

插柳村是一个典型苗族村寨。村里人说的“平话”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他们把“回”说成“归”、“吃”说成“食”、把“走”说成“行”。这些见诸于《诗经》和唐诗宋词的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却依然活跃在当地人的日常言语中。

外来者很难听懂村里人的语言,却不难读懂这里的风景。

几年前,插柳村还是一个纯农业型村庄,但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它在省道边上,但地处贫困地区,所谓“区位优势”并不能带来什么经商或就业的便利。每年春节过后,村里的年轻人成群结队,顺着省道一路南下,抵达珠三角的“流水线”。大多数时候,村里只能见到妇女、老人和孩子。小河穿村而过,它供应了村里几乎所有的人畜用水。桥边的老树,曾被拍进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这部以风景唯美著称的影片里,演员刘烨扮演一个青涩的邮递员。而他用的邮箱,就挂在树上。

这些,是与贫穷相伴的另一种“财富”。至少在2015年前,它还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偶尔造访的游客面前。

当年1月,湖南省8000个贫困村名单公布,插柳村位列其中。

扶贫队的头等大事是修路

按国家的扶贫规划,到2020年,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头号民生大事。

在湖南,多支省派工作队前往一些重点贫困村,定点扶贫。绥宁有三个村子迎来了省派驻村帮扶队,插柳村是其中之一。

2015年4月,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帮扶队伍,抵达村庄。6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民造访插柳村。“他表态,插柳村的扶贫工作,不说搞成全国第一,也要搞成全国高校中的第一。”插柳村村干部苏进云回忆道。

插柳村,迎来了一段最好的时光。

在交通闭塞的湘西南农村,“要想富,先修路”,始终是个硬道理。苏进云说,插柳村曾经争取到了农村公路改造指标,“1.8公里的水泥路,除了上级拨款,村里还得负担一部分。村里太穷了,凑不起这个钱,最后不了了之”。

驻村帮扶队到来后,做的头件大事是修路。眼下,村中的主道,已经变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村中四个村民小组间的道路改造完成了约80%,也是水泥路,3.5米宽。组道能达到这个标准,在当地农村很少见,苏进云对此很自豪。

“道路工程全部完工,大概要花费150万。”驻村帮扶队员熊卓然说,这笔资金都由湖南师范大学筹集。学校教职工另筹资近40万元,为全村500来户安装了自来水入户设施,并在村中修建了8个垃圾焚烧炉。为了帮扶村里几十户贫困户,湖南师范大学几十个处级单位(院、处),一个单位结对帮扶一两户。

湖南行动

探索以农房入股发展农宅合作社

农宅合作社,指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农民房屋资产整合利用,盘活经营后,打造成休闲、度假、养老等服务产业。

一方面,它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它常常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结合,推动了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作为新生事物,农宅合作社也面临一些法律和政策障碍。

随着“农宅合作社”进入省级乃至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逐渐松动。2018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延期30年的政策。稳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宅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管理,推进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

未来之路

打造农宅合作社助推乡村游

对于扶贫来说,“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出于这个想法,扶贫队找到了长沙市后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赵荣军是湖南师大校友,他创办了长沙老牌艺术培训机构“众森美术学校”。公司在湖南、浙江等地建有三家写生基地,那么,风景秀丽、苗侗风情浓郁的插柳村,能不能成为第四家?

2016年9月,中国·绥宁(插柳)文化艺术园宣告开园,插柳村成为第四家写生基地。开园仪式在插柳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举行,一旁的美术馆也已落成,书画作品挂满了几面展墙。站在广场上,能看到河对岸的一片居民院落,其中有十几家民居已经改建成了艺术客栈。

“湖南准备参加美术高考的孩子,有近七万人。每年,他们都会到户外写生半个月。”邓群说,“这些学生在村里的吃、住、行,能给公司带来收入,也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悉,仅2016年,这些客栈就接待写生团队500余人次。写生者食用的鸡鸭鱼肉及青菜,全部从当地老百姓手中购买。仅此一项,就给村中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其他活动的接待,也给村庄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收入。

村子里还有一些闲置农宅。邓群说,公司计划推动这些农宅的使用权集中流转,再投资改造为新的艺术客栈,力争打造当地首个完整意义上的“农宅合作社”。“农宅合作社成败与否,最关键的是盈利能力。”邓群说,“我们在插柳村探索近两年,盈利能力已相对成熟。”

当地政府对艺术扶贫颇为重视。此外,武靖高速已经通车,高速入口就在插柳村附近。长株潭地区的游客和写生者,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抵达插柳村。这些利好,给了邓群更多信心。

记者袁树勋长沙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