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张晓玲代表(右二)、黄惠勇委员(右一)接受“敏坚访谈室”采访,就“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展开讨论。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于振宇
【嘉宾】
省人大代表 张晓玲
省政协委员 黄惠勇
【观点】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每逢两会,健康问题都是百姓关注、代表委员热议的民生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我省按病种收付费改革进展情况如何?这项改革措施会给老百姓看病带来哪些实惠?1月25日,两位代表委员做客“敏坚访谈室”,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06个病种可实行“打包式”付费
去年底,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人社厅联合出台文件,明确从2017年12月31日起,在长部省属13家公立医院实施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对老年性白内障(单眼)等106个病种实施按病种收付费。
两位来自医疗卫生部门的代表委员都为这一政策“点赞”。
“按病种付费之所以得到广大病友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和以前的按项目付费方式相比更加便捷、省钱。”在省卫计委工作的黄惠勇委员介绍说,过去的“按项目付费”,就是做一个检查项目计一次费,如血常规一项多少钱、心电图一项多少钱,病人治疗期间每天都有一张费用清单。而这些费用检查的“控制权”在医生手中,多开一张化验单,病人就可能多增加一笔负担,看病费用也在无形中被“虚高”。
而现在推行的按病种收付费,是对患者在治疗某一项疾病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打包式”收费,并以此作为医保结算的支付标准。以白内障为例,从病人入院接受规范化诊疗,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后出院,整个过程中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床位、护理等各项费用,都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标准一次性“打包”收取。
作为宁乡市月塘村的一名普通村医,张晓玲代表对于按病种付费的“利好”感受尤为深刻。“村民的一些小病小痛可以在我们的村卫生室解决,但碰到大病急病,我们就需要向医联体的上级医院转诊。”张晓玲介绍说,这个时候按病种收付费的优越性就彰显出来。“村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明白要为哪些项目付钱、需要付多少钱。”她表示,村民们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程度也更高了。
精准“编码”避免医疗服务质量“缩水”
实施按病种付费以后,病人的治疗费用如果超出核定的标准,需要医院自行承担。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打折扣”?
黄惠勇委员坦言,这确实是个难题。因此在卫生部公布的320个按病种收付费名单中,我省暂时只实施了其中的106种,就是为了探索更稳定、更有效、更精准的实施措施。
“对纳入名单的每一个病种,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术中需要使用哪些耗材?术后需要服用哪些药物?有关部门都要对其临床治疗路径进行反复研究和管理。”黄惠勇委员说,专家对每一个病种的诊断、操作、治疗都进行了统一的编码,做到一个病种,一种治法,一个编码,既能确保治疗质量的“成熟”,也能保证治疗费用的稳定可控。
张晓玲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同样的疾病,病人自身的情况也会千差万别,按病种收付费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对于一些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的病人而言,费用肯定不够。这种情况怎么办?
“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黄惠勇委员表示,遇到合并症等特殊情况,医院也可以在向患者明确告知后退出病种计费标准,重新按照项目计费和报销,并报医保经办机构核查。同时,为了保证第一诊断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病情诊断的调整变异比例不得超过20%。
期盼报销病种再多点,医院管理能力跟上来
按病种收付费在湖南的实施期还未“满月”,对于这样的惠民新政,两位代表委员也表达了各自的期望与建议。
“目前我们省只有106种病种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对于农民来说,新农合能报销的病种可能更少。”张晓玲代表说,农民都很朴实,一般的小病小痛都不愿意去医院看,真到了进医院的时候往往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建议增加一些病种名单目录,让更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的老百姓享受到这一实惠。
黄惠勇委员认为,我省按病种收付费的新规,目前还比较粗放,建议进一步细化按病种付费的管理系统,尽快制定完善全病种诊疗的统一标准,统一路径。此外,根据医改的目的,要尽快积极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要从提高待遇、完善从医环境等方面去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标准。
从更长远一点来看,按照病种收付费,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能力、管理体系、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黄惠勇委员表示,医院方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病人的大数据库,建立健全病人的登记制度、回访制度等,实行专病专科专诊。
同时,作为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黄惠勇委员还建议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医改中的特殊作用,在按病种收付费中,将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纳入医保,造福更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