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贺佳 周帙恒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加快实施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被毫无悬念地摆在了2018年政府工作的“头条”位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走出省人民会堂,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对地处中部腹地的湖南而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放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上。唯有如此,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中部崛起的征程中有底气、有实力。
主战场: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质传统产业
振兴实体经济,并非时髦的新名词。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任务之一。
一年过去,省政协委员周永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湖南交出的“答卷”: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过一万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过一千家,汽车年产量过一百万辆;规模工业制造业增长8.3%,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8%。
在周永亮看来,这组数据不仅彰显着湖南经济的整体实力,更释放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可喜信号。“这也说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是实体经济;要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
去年,华菱集团毅然终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脱虚返实”深耕钢铁主业,最终通过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销售收入迈上千亿元台阶,实现我省本土千亿企业零的突破。
这家传统制造企业何以“破茧成蝶”?
回望这一年衡钢和整个华菱集团走过的路,省人大代表凌仲秋深有感触,“企业的‘蝶变’,就在于保持了战略定力,坚守了实体主业,释放了改革红利。”
还是去年,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40项,名列“智能制造专利申请TOP10排行榜”国内智能制造企业第二位。这家成立不到10年、员工仅百余人的“小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可望实现几何式增长。
这家高技术企业如何“裂变生长”?
在省人大代表黄钊雄看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对创新的执着,对质量的追求,对品牌的打造。
工程机械制造规模全国最大,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国内第一款ARM主机、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
这些湖南优势产业正成为“中流砥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省政协委员陈松岭说,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实体、在产业。虽然我省实体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要通过在实体经济主战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传统产业,进而把湖南经济发展的根基扎得更稳、更牢、更实。
主抓手: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
产业兴,经济兴;产业强,湖南强。
“着力抓好10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00个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重大产品的创新,引进100个500强企业、100个科技创新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在陈松岭看来,从上个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到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明确部署,省委、省政府释放出强实体、兴产业的强烈信号。他认为,通过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进一步振兴实体经济,是破解湖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一招”,也应成为新一届政府持续发力的重点。
“这五个100,内涵还是创新和开放。”省政协委员吴金明说,无论是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还是创新人才,都表明创新始终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通过扩大开放,则为引进高质量的产业项目打下基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就体现在这一个个具体产业、具体项目上。”
吴金明介绍,在当前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湖南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以及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随着“五个100”的推进,势必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材料,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服务链等更好地结合,从而推动我省制造业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事实上,重视产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的导向和氛围,已开始在三湘大地逐步形成。
衡山脚下,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正在衡阳加速实施。“未来几年,我们将通过建设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园、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和松木经开区3个千亿产业园区,培育30个以上上市企业,建设衡山科学城打造一个创新高地,建设衡阳综保区打造一个开放高地,早日让衡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新荣光。”省人大代表周农对此信心满满。
就在上周,地处湘中腹地的娄底召开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省人大代表李荐国表示,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关键要聚焦“链”、强化“年”、体现“大”。
所谓“链”,就是要善于用产业链的意识和思维延伸集聚相关项目,形成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所谓“年”,就是要有“时间匆匆过,眨眼又一年”的紧迫感,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速推进。所谓“大”,就是引进项目不仅要追求规模“大”,还要质量“好”、后劲“强”。“只有一以贯之抓牢抓实产业项目,娄底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才能更上一层楼。”李荐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