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张天教 任彬彬
10年前,湖南农大教授王仁才从长沙出发,踏上了凤凰县的土地。他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造风景。
风景,是一棵棵果树,从一个他歇脚的叫廖家桥镇的地方向周边扩展,最终变成一条“南长城旅游观光水果带”。
风景的最美部分,则是一种其貌不扬但又很受人们喜爱的植物——猕猴桃,在他的陪伴下,从几十上百亩慢慢发展到了上万亩。
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记者在王仁才教授的办公室里聊起他和湘西猕猴桃的10年情缘,他拿出手机翻看说:现在轻松多了,猕猴桃产业有好多微信群呢,大家有问题就在群里问。
其实,轻松来得并不容易。
王仁才是作为省派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去的凤凰县。刚去时,当地的主栽品种“米良1号”由于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品质不佳,卖不起价。又赶上当地政府鼓励发展椪柑产业,很多农民把种了10多年的猕猴桃树砍掉改种。
“凤凰县是我省最早发展猕猴桃产业县之一。我调研两三个月后发现,当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种猕猴桃。”王仁才说,对“米良1号”实施提质增效改造就成了第一步,要让农民种猕猴桃不吃亏。
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很快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低改果园第一年平均亩产就达2000公斤,增产50%以上;果品糖度由11%提高到15%以上;商品果率增加55%,售价由每公斤1.5元提高至3.0元,亩产值增至6000元,经济效益增加40%以上。
紧接着,王仁才迈出了更大的一步,与凤凰县科技局密切协作,引进推广特色品种红阳猕猴桃。
这种引自四川苍溪县的猕猴桃,果心是红色的,果肉风味品质好,市场走俏,但种植管理技术要求高,老百姓嫌麻烦不愿种。
王仁才就从愿意带头的村支书及个别老百姓那里开始试起,四五亩种好了,再扩大。在廖家桥镇,从鸭堡洞村到菖蒲塘村,猕猴桃越种越多,红心、绿心两个品种加起来发展到了几千亩。到2010年时,红阳猕猴桃的售价已达到“米良1号”的5倍,1公斤可卖30元以上,果农种1亩收入可达2万余元。
猕猴桃的身价高涨,王仁才也受到了“波及”。
“我送礼给亲友,喜欢买当地一个合作社的红阳猕猴桃。以前便宜多了,现在每公斤给我最优惠价也要20元以上,说明老百姓种猕猴桃有钱赚了。”王仁才说起来嘿嘿笑,透出十分自豪感。
聊起一件难忘的事,和雨有关。在猕猴桃的关键生长时节,王仁才都会前往凤凰现场培训农民。从施肥、授粉、疏花疏果,到夏季修剪、病虫防治、高温干旱的防护等栽培技术,全流程覆盖。那天下着大雨,本想取消田间现场示范讲课,但乡亲们说还要继续听。于是,他撑着一把伞在雨中讲,大伙儿则撑起伞认真听,等讲完课,他与大伙都湿透了。
下一步,王仁才想攻克猕猴桃溃疡病。“这种病传染性强,易给红心猕猴桃造成毁灭性危害,而目前尚没有根治办法。因此,必须坚持防控结合,以控制对猕猴桃的危害。”他说,正在带领团队攻关,期待早日送上好消息。
■链接
2014年以来,湖南省科技厅围绕贫困地区科技需求,面向全省48个贫困县组织实施了“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投入科技经费6000多万元,选派了3000多名“三区”科技人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累计引进新品种2100多项,推广新技术1800多个,举办培训场次3000多期,培训农民22万多人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1万人,帮助受援对象增收4亿多元。京东湖南扶贫馆、苏宁湖南扶贫馆成功上线运营,12名科技扶贫人员的事迹入选全国科技扶贫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