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22日讯(记者 卢小伟)暖冬时节,洞庭湖地区天蓝水净,烟波浩渺,上万只来自北方的候鸟停留在湖区湿地,时而嬉戏水中,时而飞翔而起,悠然享受着冬日时光。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是中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近年来,为了恢复和改善生态,湖南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让湖水变清,湿地变绿。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也在洞庭湖悄然打响。
【现场】牲畜撤出,黑杨清退,黑臭水体得到整治
年末,忙碌了一年的生活、工作逐渐进入休整阶段,洞庭湖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却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捷报频传——
在岳阳,洞庭湖沿岸和长江沿线,全面实施封洲禁牧,29596头牛羊全部退出,16处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占省定任务的80%;
在常德,自然保护区内32个砂石场堆场全部关闭,珊泊湖正进行沟渠清洗、湿地围堰吹填;
在益阳,完成了清退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14亩黑杨,沅江完成整治96处排污口;
在长沙望城区,大众垸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进展加快,实现了新沩水向老沩水补水……
一记记专项整治重拳,砸向了洞庭湖周边破坏环境生态的行为。
今年11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就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总体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精准发力、凝聚共治合力,切实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奋力开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五级干部大会召开后,各省级部门、湖区市县加码整治力度,各项工作明显加快。
到今年年底前,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五大专项行动”、 环境治理“夏季攻势”任务,以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推进大会确定的相关工作,洞庭湖专项整治将确保换成7项重点工作,分别是:河道采砂整治、畜禽退养、清退湿地黑杨、沟渠塘坝清淤、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污染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
【展望】“三年行动计划”整治湖区农业生态
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洞庭湖的生态,就是夯实湖区经济发展的根基。杜家毫说,还洞庭湖一湖清水,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功德。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2018年开始,湖南省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整治洞庭湖区农业生态,恢复湿地、洲滩原貌。
据了解,“三年行动计划”在畜禽水产养殖、农作物药肥施用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绘制了蓝图。为保证行动计划贯彻实施,常德、岳阳、益阳和长沙等环湖地区,还落实了问题和责任清单。
按照蓝图,到2020年底,洞庭湖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将达到50%,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其中,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并在洞庭湖区建成全面覆盖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同时,全面禁止天然水域投肥养殖,完成洞庭湖区70万亩精养池塘升级改造,实现池塘健康养殖,渔业用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种植业方面,到2020年底,洞庭湖区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将达到9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4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3年,湖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大力推进“五大行动”,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渔业生态健康养殖行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行动,并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示范建设。
三年中,湖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打破“靠水吃水”的路径依赖,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