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守护烈士墓 他是湖南最后一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2017-12-08 17:43: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勇] [编辑:蒋俊]
字体:【

高风亮节身后传

——我省最后一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陈本初的故事

陈本初生前祭扫苏杰烈士(资料图片)

2016年10月,陈本初对采访他的记者致敬。  杨志富   摄

图为2014年4月陈本初在县烈士陵园祭扫苏杰烈士墓时和老伴在长廊上休息。    杨志富    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杨志富 夏昌宏

12月7日,龙山县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各界群众数百人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老红军陈本初。本月5日下午,作为我省最后一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陈本初在该县康复医院离世,享年97岁。

爬雪山过草地,靠四两辣椒御寒

1921年6月23日,陈本初出生于龙山县召市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5年5月,年仅14岁的他在镇上一家裁缝铺当学徒,一天,在街上迎面碰上一支步伐整齐的队伍,这是贺龙领导的红军,他找上去要求参加红军。就这样,小学徒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17师一名战士。

陈本初生前曾跟身边亲人说,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部队首长下到连队慰问大家,问冷不冷,当时自己冷得两股打颤,却大声回答道“不冷”,年纪小也要争硬气,一路上靠着4两辣椒御寒。有位战友休息的时候,和他相互靠着睡了会儿,走的时候陈本初喊他,却再没醒过来。

1936年10月,部队到达甘肃省天水县杨家寺时,陈本初因双脚冻烂,严重关节炎,不能行走。当时,部队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只好将他寄养在杨家寺土盆庄一位名叫侯登科的老乡家中。病愈后,陈本初多次联系、寻找部队下落,但都没有结果。他在老乡家生活了6年,后来迫于生计,经营小本生意度日。

不忘烈士引路恩,六十年守护烈士墓

1955年,陈本初携家眷回到阔别20年的老家龙山县召市镇,以退伍红军身份生活。

在离陈本初农舍不远处,长眠着革命烈士苏杰。苏杰是江西省永新县苏家巷人,曾是红二、六军团的一名师长,1935年7月,在龙山县招头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安葬在召市镇。陈本初对妻儿说:“苏杰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幸福地生活着,他却永远长眠在地下,他在这里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的亲人!”

从那时开始,陈本初一家成了苏杰烈士墓的义务守护者。他亲手在烈士墓周围栽种一片竹林,年年清明节带着儿女前来祭拜。烈士墓成为当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后,他又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讲革命英烈的故事,教育后代铭记历史,不要忘本,珍惜幸福生活。

后来,陈老因身体原因住进县康复医院疗养,可祭扫苏杰烈士陵墓并没有间断。他儿子、女儿接过接力棒,每年清明、除夕等节日,带上自己的儿女,从县城乘车60公里,赶到召市镇祭拜,然后才去陈家的祖坟前祭扫。2015年苏杰烈士遗骸归葬龙山革命烈士陵园后,他们又到陵园祭扫。在陈家人心目中,革命烈士是最亲爱的人。

有一次,苏杰烈士的孙子来到龙山祭祖,听到当地群众说陈本初一家60年守护着烈士墓,禁不住热泪盈眶,紧紧握着陈老的手表示感谢。

始终艰苦朴素,扶贫帮困热心肠

一件军大衣,留下20多个补丁,他舍不得扔掉;几粒饭团,掉在桌上,他捡起来又吃,这就是陈老的日常生活习惯,艰苦朴素以为常。他对困难群众从来慷慨相助,一生热心肠。在召市镇老家,有一位邻居父母去世,家庭十分贫穷,逢年过节,陈老经常叫家人给他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杀年猪时,喊他过来“打牙祭”。赶集的日子,他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装满水,遇到口渴的乡亲,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喝水,有时还管上一顿饭。

陈老患病期间,湘西州、龙山县有关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叮嘱民政、医疗等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关心、照顾好老红军的身体,精心照料好他的生活,让老红军晚年生活更加舒心、开心、暖心。

当地干部群众表示,老红军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值得永远继承和弘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积极作为担当,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不懈奋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