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阳
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9月26日,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省医改办主任陈小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相关新闻并答记者问,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易露茜、龙开超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5年来,我省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
答:我省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动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2012年第一批试点开始,分批逐步推开。2016年10月,实现省、市、县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全省247家县级公立医院、189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以药补医的历史。
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一方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切断药品与医院、医务人员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诊察、手术、护理、中医治疗等项目,同步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的检查价格。同时,各级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中央财政给每个试点城市一次性补助2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分别按照平均每个县300万元、1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市、县财政对所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通过改革,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药占比从2012年的45%降至31.91%。
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积极推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
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出台了《湖南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株洲、郴州、张家界启动试点,按照当地其他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设定公立医院薪酬基准线,探索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为补充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上取得突破。出台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意见》,确定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并将控费指标分解到各地各医院。一方面,通过改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促进医院和医生自觉调整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目前,我省有8个市实施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100个以上。今年8月,省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首批确定了106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减少医疗成本。严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二三级医院普遍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95%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和日间手术,患者平均在院时间缩短1至2天;推出药品省际价格联动、两票制、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等措施,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20%左右。
问:我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怎么样,效果如何?
答:我省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卓有成效,通过完善立法、提升服务、改革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关口前移、完善急救网络,保障母婴安全。我省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婴儿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逐年递减;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两年明显下降。
出生情况基本符合预期,与全国相近。截至今年8月30日,出生了89.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人;二孩占比大幅攀升。今年到目前,二孩出生4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2%,二孩率上升了10.3个百分点,达到了53.2%;预计最近一两年,二孩的出生会较快增长。
问: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生儿增多,请问我省在保障儿童健康、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2016年12月6日,我省印发了《湖南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加强保障。
保障医疗人员权利。明确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在成人基础上再提高10%;通过建立儿科岗位补贴、提高绩效分配系数等,保证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明确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提前1年申请职称晋升。
加强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在全省14个市州各设置1所独立的二级及以上儿童医院。
强化人才培养。2016年,全省共招生培养1721名能够提供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依托22个儿科专业住培基地,招收培训498名儿科专业住院医师。
强化大病救治。全面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项目,全省完成筛查任务数16.8万人次;启动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筛查;实施唇腭裂免费救治项目,完成手术23717例;将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畴,费用按单病种定额包干。
确保质量安全。建立1个省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13个市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88个县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儿科床位30014张,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22张;共有儿科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0873人(不含中医类别),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0.82人;全省共有44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了儿科,其中综合医院实现全覆盖。
问: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哪些具体优惠政策?
答:我省通过印发《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来实行保障。
“三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大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其中,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象患重特大疾病(9大疾病)住院治疗,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医疗救助分别按照70%、50%的比例救助。
“两补贴”: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50%以上的补贴,特困人口全额补贴,参保达到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扶贫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障保险的保费,当地政府给予不超过90%的保费补贴。
“一减免”:对罹患9种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实际医疗费用,经由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定点医院给予50%的减免。
“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赔付等综合补偿及定点医院减免后,剩余合规自付医药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减轻或免除个人负担。省级财政适当安排奖补资金,推动市县政府落实健康扶贫救治救助主体责任。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计生家庭得到了哪些实惠?
答:我省构建了以农村奖扶、城镇奖励、计生家庭特别扶助为主体,部门优惠政策和地方配套措施为补充,覆盖城乡、惠及广大计生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5年来,全省累计发放扶助金3.9亿元。
农村奖扶对象扶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增加80元。将国家认可的符合生育政策的“未达到生育间隔、未达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子女、终身未生育但合法收养子女”三类人员纳入农村奖扶范围。截至2017年,农村奖扶对象达到62.6万人,5年来共发放扶助资金14.36亿元;对城镇年老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奖励80元,截至2017年6月,共奖励130万人,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6亿元;2016年,在国家扶助标准基础上,我省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标准,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50元和100元,并将后者的治疗经费纳入新农合诊疗报销范围。
问: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救治对象:我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救治疾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9种疾病。主要措施:确定139家定点救治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大病分类救治管理。
慢病签约管理服务一批。主要措施: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置入每位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与健康管理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开展健康服务管理,制定全省统一规范的健康服务管理办法。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纳由财政补贴,在大病保险上予以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重点倾斜。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信息,截至今年8月,我省因病致贫返贫户数573656户,覆盖人数1626933人。其中,患病人数542009人。
问:我省医联体建设已历经多年,今年更是被列入全省医改十大重点任务之首,它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
答:近年来,我省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运行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和横向流动。
以基层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医联体模式。借力对口支援(帮扶)平台以及区域医疗协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服务、责任、效益、管理、发展共同体。长沙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医联体模式,得到国务院第四次大督察第十二督察组充分肯定。
以专病专治为纽带,构建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医联体模式。2016年以来,先后依托肿瘤科、儿科、产科、结核病等同质化培训,胸痛、卒中两个中心建设以及代谢内分泌、精神病等专科医联体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相关疾病的专科联盟与协同救治平台。全省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医院,从入院就诊到导管室做急诊介入手术的平均时间从220分钟缩短至90分钟以内,2017年救治患者人数较2016年同比增长210%。
以急慢分治为方向,构建分级负责、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模式。试点建立重大疾病急慢分治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发展。如在邵阳等地启动“腹透治疗可及性及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县治、乡管、村访”的慢病管理分级诊疗模式被列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重点支持项目。
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94个。其中,医疗集团7个、县域医疗共同体68个、专科联盟2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94个,覆盖所有三级医院及大部分二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