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居委会:生活像城里,生产留“村里”
——“小村故事”之七
记者 贺威 周俊
开煤矿17年的闵一波告别“地下”,迎来了“重见天日”种地、喂鱼、养牛二次创业的新生活。81岁的阳祥英老人告别“蜗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洋楼,过去脏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工棚区,被规划整齐、功能齐全的住宅院落所取代,老人终于可以深呼吸了。
闵一波、阳祥英还有其他3000多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名叫金星居委会。9月16日,记者来到全国美丽乡村百强示范村——冷水江市铎山镇金星居委会,走进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金星居委会的前身是岩口镇金星村。地下有煤矿资源,村民在煤矿做工,搞煤炭运输,经商或种地,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村里有个闵家院,居民住在各式年久失修、杂乱无序的木房、土坯房、老式砖木房中,有的祖孙三代四户人家就挤在不到20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院落里没有地下排水管网,电线私搭乱接,杂乱无章,居住环境恶劣。
“村民想建房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但苦于挪不出宅基地,看到这样的环境也只能深感无奈。”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阳勇说。
工业发达、城镇化率较高的冷水江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建设一批美丽乡村,闵家院蜕变的机会来了。2012年4月,金星村闵家院改造工程开工。
采访时,一位倔强的老者站在路旁硬是叫我们过去。走近才知道是原村支书闵安林,刚从山上果园里干活回来,以为是阳支书带着施工方在看现场。村里的水泥路马上要改沥青路,他建议把一处排水不畅的路段改埋涵管。
一起去看过后,埋涵管的事基本定下来了。阳勇请这位亲历了改造全过程的老支书给记者讲起了经过。
“60多户的旧房子全部拆除,村里选了20多个群众代表参与重新规划分配宅基地,市里完成三通一平后,村民各自在分好的宅基地按统一的规格和风貌建房。”闵安林说。
村民改造旧家园的积极性高,市里提供了外墙瓷砖和屋顶红瓦,平均每栋房还获得了5万元煤矿采空区补偿,加上村民自己出工筹款,新的闵家院很快建成。
村中心广场旁,修旧如旧的闵家牌坊焕发生机,它身后各式破旧的房子已经变成别墅。各家各户自来水通到厨房,卫生厕所终结了污水横流,门前屋后绿树鲜花。
记者走进阳祥英老人家里。这是一栋每层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堂屋居中,左右各有卧室,左后侧厨房、厕所,外加一个10多平方米的后院。“8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像在城里一样!”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闵安林接过话头:“生活跟城里一样方便,还有青山绿水,过日子比城里舒服。”
金星的居民在村里过着城里人的生活,产业也开始由依赖煤矿资源向种、养殖业转型。
两年前,娄底市淘汰落后产能,陆续关停了一批小煤矿。闵一波在村里的伍家煤矿也在其中之列。不过在更早之前,他已经感知到冷水江市产业政策调整,开始着手转型了。
去年种了黑麦草,今年又加了几亩巨菌草,把农户的玉米秸秆都收光了,冬天萝卜菜叶补充青料。以前喂安格斯牛多些,马上计划引进西门达尔牛,本地的黑牛、黄牛品质也不错……养了5年牛的闵一波带出了6户养殖户,因为都住在村里隔得不远,平常他们就在一起交流经验。
闵一波流转了上百亩地,平时还请村民务工,也带动了10多户就业增收。带出来的几户养牛专业户每年收入可观。今年他还要把养牛合作社办起来,带领更多农户养牛增收。
80后年轻人阮福纲流转了50多亩土地,向老支书学习搞种植,今年第一批猕猴桃、草莓、葡萄已经种下。“可不比运煤,操心的事太多了,还有的学。”他说。
阳勇也是80后,有修车技术,事业有成,村民请能人回家乡把他请回来了。他也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
■记者手记
真心为民解难,就有无穷动力
贺威
金星居委会2014年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1万元,村容村貌在娄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下也有了大的改观,建设新农村有很好的基础。
对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在上级的指导下,居委会找准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心从闵家院改造这个民众期盼、势在必行的问题入手,整体推进。
闵家院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克难必须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真心实意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就有无穷的动力源泉。再难,想想老百姓的那种生活环境,想想老百姓那期盼的眼神,排除万难都要做出实绩。
娄底市和冷水江市两级全力支持,倾注许多关心的力量。金星居委会和居民一齐努力,只争朝夕,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老支书悟出的道理就是:出发点好,执行政策实,发动老百姓自己干,就不会让群众的期望落空,就有经得起检验的成效。居委会顺利建成全省美丽乡村,晋级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庄大变样,产业也跟着上。老支书又带头上山开发荒山、流转土地搞经果林,“煤老板”也为产业转型做示范,年轻人跟着干。拿出改造闵家院攻坚克难的劲头,金星居委会的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