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步入“上好学”新阶段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1
教育总规模
位居全国第7位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282.5万人,在职教职工86.5万人,教育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77.98%,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为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3%,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
教育公平
跃上新台阶
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对符合政策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做到了“零拒绝”。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
综合改革
实现新突破
出台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颁布《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是该领域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生奖学金,在湘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连续9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荣获全国“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4
办学条件
展现新面貌
2016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78.19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35.9%。近5年,累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71所,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65%;累计建设合格学校7248所,2015年全面完成全省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5
教育扶贫
获得新进展
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6年起逐步覆盖到所有贫困县,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9月15日上午在长沙召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肖国安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主要成就相关新闻并答记者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陈飞跃、王玉清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战场,在脱贫攻坚全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湖南下阶段教育扶贫的思路和举措有哪些?
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杜家毫、许达哲、向力力等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教育扶贫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扶贫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一提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
“一提高”:即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子女的入学率和三类残疾儿童的入学率。
“两降低”:即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子女的辍学率;降低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就学负担。
“三全面”:即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实行全面资助;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行全面帮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四保障”:即保障建档立卡家庭各级各类学生不因贫失学;保障51个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免费营养餐;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保障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六倾斜”:即所有教育专项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一本院校三大专项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岗教师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培、省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教师待遇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
“八免费”:已经实施的免费措施有四项,即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教材费;免除农村中职学生学杂费;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学杂费。
正准备实施的免费措施也有四项: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教材费;免除建档立卡中小学生教辅材料费;免除建档立卡学生参加初中学考、高中学考、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费,报考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资格证面试、笔试费;免除建档立卡大中专学生普通话测试费等等。
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学龄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导致“城市学校挤、农村学校弱”的问题日益突出。请问我省对这个问题准备从哪些方面破题?
答: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加速向城镇中心区快速集聚,加之部分农村生源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选择进城读书,导致城区学位供给相对不足,而部分农村学校出现闲置和“空心化”。破解这一难题,既要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又要办好乡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吸引部分学龄人口回流;还要根据城乡学龄人口变化,在方便群众入学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
一是扩大城乡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在2015年完成了全省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面改薄”,加快标准化学校和标准化教学点建设步伐,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制定实施《关于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的意见》,力争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二是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2016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这是该领域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法规,为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提供了法治遵循。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重点抓好中小学校幼儿园专项规划编制、城镇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等工作。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6月,我省出台了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期,我们将召开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这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此外,我们在均衡配置师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启动了中断14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近两年交流轮岗校长和骨干教师达到了9000名。
这个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来逐步解决。相信随着上述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学校挤、农村学校弱”的问题有望得到逐步化解。
问:学生资助工作是保障贫困学子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的兜底措施,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学生资助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学生资助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学生资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上幼儿园到读博士,都可以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近五年,我省学生资助金额总计达到197.06亿元(平均每年30多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
二是针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精准资助。总体上讲,我省学生资助比例高于贫困发生率,因此对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是完全可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的。当然,贫困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精准资助的前提是精准识贫。我们已印发文件,明确由县级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扶贫、民政等部门加强信息数据核对、更新与共享,同时通过教师家访等途径,进一步提高识别贫困的准确度。省教育厅成立了信息比对小组,对全省学生资助信息进行全面的核实。在此基础上,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精准资助。
三是既精准聚焦,又面向全体。在确保对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关心和资助虽不是建档立卡户但家庭条件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防止他们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同时,要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既要防止因贫而失学,也要防止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问: 据了解,湖南现有30多万乡村教师,占全省教师总数将近一半。面对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最难的就是合格师资的补充和稳定,请问我省如何解决这一全国性难题?
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抓好教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我省主要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两项政策、三个渠道”。
“两项政策”是指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三个渠道”:一是各地各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二是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这项计划自2009年起实施,目前已扩大到75个县,年均为农村中小学补充约5000名教师,累计为农村中小学补充了4.55万名教师。三是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这项工作我省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可以说是起步最早、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也是今后我省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目前,我省已累计招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5.1万人,向农村基层一线教学岗位输送了1.8万名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骨干,他们是湖南农村教育的脊梁,也是乡村教育未来的希望。
问:去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请问我省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省今年高规格地召开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了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高校进行调研,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着力推进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讲话精神进基层”“社会主义‘有点潮’”等系列活动,切实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校园文明创建,举办校园好声音大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项目引领。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全省高校根据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打造了一批特色项目和工作品牌,比如,长沙市岳麓区高校的区校共建德育高地等经验做法被教育部重点推介。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开放式课堂、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不断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能奉献、有担当的同志充实到思政工作队伍中。四是加强阵地管理。全省高校通过严抓课堂教学纪律、网络论坛管理、各类报告会审批和监管等,思政工作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高校广大师生的敏锐性、鉴别力得到提升。总之,我省高校广大师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校思政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
问:“全面改薄”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举措,请具体介绍一下我省改薄工作的情况?
答:“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14年至2018年集中实施。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做法:一是制定了实施意见,出台了包括方案、规划、督导、考核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二是将全省122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范围,分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支持。一类项目县主要是5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扶县、省扶县和少数民族县,获得了60%左右的资金支持;二类项目县是48个财力较薄弱的县市区,获得35%左右的资金支持;其余23个财力状况较好的县市区作为三类项目县,获得5%左右的资金支持。三是将“全面改薄”工作纳入对市州年度教育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全面改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加强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审批等关键环节管理。四是加强资源统筹,将省本级薄改计划、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城镇义务教育扩容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补助与条件改善计划等省级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将“全面改薄”与合格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努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建一所、成一所”。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全面改薄”累计支出207.5亿元,占5年总规划的99.2%,校舍建设类项目累计开工面积1162.23万平方米,开工率为106.3%;累计竣工1034.81万平方米,竣工率为98.56%,工作进度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