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0名孩子为啥都取名叫“湘雅”
一批“隐身”在全省医疗战线的好医生,给病人带来健康和感动
她是儿童血液肿瘤科的专家,只用笑脸接诊小患者,27年坚守临床一线,用心治疗疾病,用情帮助患儿,用爱抚慰心灵。她叫贺湘玲,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她用行动把自己从“贺医生”变成了患儿心中的“贺妈妈”。8月17日,她刚刚喜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我省的各级医疗机构中,“隐身”着许多贺妈妈这样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她们以高尚的医风医德,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27年坚守临床一线
她是孩子们的“贺妈妈”
炫酷的摇摇车、彩色桌椅板凳、整齐摆放的儿童图书,这不是游乐场,这是贺妈妈联合同事为生病孩子们打造的阳光病房学校。长期住院的患儿,可以在这里学唱歌、画画,还有专门的志愿者辅导功课。
“我喜欢孩子才选择做儿科医生,也应该像妈妈一样对待他们。”贺湘玲说,她所在科室,没有医患矛盾,病人和医生更像是一家人,哪怕是孩子不在了,家属也会回来看她。
“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好好长大,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贺湘玲说,对于她来说,孩子康复才是她最大的幸福。十年前,贺湘玲建立了白血病患儿家长QQ群,坚持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患儿家长提供咨询,指导孩子康复后的生活和学习。五年来,她带领团队治疗过300余例恶性肿瘤患儿,生存率达到80%,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接生一晚分文不收
她常做“亏本生意”
家住在湘西保靖迁陵镇,小辉是个残疾孩子,生下来就无法站立,只能在地上爬着行走。2014年的冬天,小辉满了6岁,昂洞卫生院医生田蕊在村里走访,看到他正在冰冷的地上爬行。“心里特难过,多造孽的孩子!”田蕊立即联系残障儿童的康复中心,又送他去吉首治疗,小辉现在终于可以拄着拐杖站着走动了。
小辉回家后,田蕊又为他申请了在家中的康复设备,并指导孩子爷爷,用木板为他搭起一小段楼梯。“孙子很喜欢她,总盼着她来。”爷爷彭图金说,媳妇很早就改嫁,孙子一直没有妈妈,所以很依赖田蕊医生。
不只是小辉依赖田蕊,远近的很多村民都依赖着这位卫生院院长,因为她实在太好了。这种“好”,水银乡马福村村民彭芹芝的感触最深,也在心里记挂了十几年。2002年9月5日田蕊帮高血压的她接生,半夜孩子生下来却没有哭闹,田蕊嘴对嘴人工呼吸救下孩子。丈夫问她要多少医疗费,田蕊小声地报了52块,这是材料费加医疗费。为了抢救母子二人,医生整整忙了一夜啊!丈夫赶紧掏出钱来,田蕊又免去了2元钱的零头。想起家庭的贫困,她转身又把50元钱塞到彭芹芝的手里:“你坐月,家里又困难,买点营养品。”
在村民记忆中,田蕊这样做“亏本生意”的案例很多。在村医院20年时间里,她账本上为村民减免的费用达到10余万元,还不包括彭芹芝这样口头减免的。2010年,田蕊被当选为昂洞卫生院院长,她在香港沃土发展社争取到了180万元的资助,为村民建起了面积达1434平方米的门诊大楼。目前,田蕊管理的昂洞卫生院,已经成为湘西州第一所真正的慈善医院、爱心医院。
她救人还筹医疗费
60个孩子取名“湘雅”
在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张卫社的手机里,存着很多病人发来的短信,她都舍不得删。在她看来,这些短信息总能带来感动和坚持向前的力量。
“张教授您好!昨天还没来得及跟您说声谢谢就上了车,对不起,胡湘雅就拜托您了。”这是一位病人多年前发给张卫社的短信,原来这位病人本来本身胸脯严重畸形、手畸形、子宫畸形,怀孕有生命危险,来医院时已经怀孕28周,原本打算放弃这个孩子。
张卫社知道,这样一位特殊的高龄妈妈,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孩子,心中必定是万分不想放弃。“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放弃,我就要帮她。”张卫社发动科室同事和自己的亲戚帮她筹集治疗费,并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最终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宝宝,“看到她抱着宝宝幸福的模样,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如今,孩子和妈妈都恢复得很好,起名叫“湘雅”,要让宝宝长大之后记住湘雅的救命之恩。科室人员曾粗略统计,像胡湘雅这样在科室诞生,起名叫“湘雅”的宝宝,总共有60余名,大部分都是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宝贝。■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吴昊 卢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