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调查:难以愈合的伤痕 儿童防性侵教育究竟留有多少空白?

2017-08-21 11:33: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廖慧文 周杨 杨思] [编辑:曾晓晨]
字体:【

文丨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周杨 杨思 视觉丨李真明

近期,有关儿童被猥亵、性侵害的案件接连发生,引发公众对儿童性侵的警惕。有网友提问:为何最近儿童性侵案件如此频发?事实上,每一天,都有儿童性侵案件正在发生。在2013年-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的猥亵儿童犯罪案件超过1万件,在这个数据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被猥亵儿童事件并未报案乃至并未被人发现。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数据,我国每天至少有7名儿童在遭遇性侵犯。

预防儿童性侵,我们做得怎么样?

小调查:年轻家长较为警觉,“孩子还小”是未进行防性侵教育的主要原因。

“3岁左右,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望城一家早教机构的负责人朵朵说,“当孩子2岁,开始能区分你、我、他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向孩子说明性别的不同了。”在教室的公共区域,幼师们会放一些性启蒙绘本供孩子们传阅。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些绘本。

她同时坦言,虽然经常强调,但这些2岁到5岁的孩子们还不能特别清晰地了解性别的概念,经常有孩子走错厕所。所以需要不断地灌输。这也需要家长的配合。班里2岁半的女孩依依(化名),虽然被父母和老师教育不能裸露胸部,但是有时候因为夏天炎热父亲在家会光着上身。于是,依依就有样学样脱掉了上衣,宣称:现在我是男孩子了。

(望城某小区内,孩子和家长在进行亲子活动。)

大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朵朵,并未在课堂上学到关于儿童防侵害的知识。这种重视和警惕来源于一位女性朋友向她倾诉过的被猥亵经历,以及曾经工作过的幼儿园的园长的教育。虽然这样的意识生成在记者看来具有偶然性,但朵朵仍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越来越开放和先进。

(长沙某幼儿园给孩子传阅的性启蒙绘本)

链接》》

点击查看新湖南为家长推荐的性启蒙绘本

然而,这种“开放和先进”的思想,事实上还未能得到普及。2016年,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统计,在我国,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近九成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不会去说这些。”在湘南某小镇教了40年小学的陈老师对于儿童性侵依然没有什么概念,“再说,也没发生过这样(儿童性侵)的事情啊!”

隐秘的罪恶与沉默的大多数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表示,向孩子强调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能拿陌生人给的东西。”但一个让人心惊的事实却是——2016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近七成,超六成作案者为多次性侵。性侵者是教师、邻居、校工、亲属……

一名政法新闻记者表示,她印象最深案件,是一名小学的保安,以请孩子进厕所关水龙头为名,在学校的公厕内对多名女童进行了猥亵。直到一位家长发觉孩子情绪不对才东窗事发。

相较于记者所调查的家庭、社区、学校相对监护完善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儿童性侵案件的发生更为隐蔽。

原生家庭环境也决定了儿童的处境。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家庭成员作案的占比10%。

(配图来源:网络)

2012年3月,福建晋江20岁的小玲(化名)和13岁的小英(化名)姐妹俩,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受到亲生父亲张某奎的强奸、猥亵,直到2013年7月,小玲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采访中,一位曾代理过儿童性侵案件的郴州律师李晫(化名)向记者披露了这样一起案件。

一名来自农村的聋哑女童在12-13岁期间五次遭到60岁的被告人性侵,怀孕产下一名女婴。这位聋哑女童的母亲是一位性工作者,父亲则长年在外地打工。性侵她的被告人,则是母亲的嫖客之一。其母知道女儿长期被性侵,但并未进行制止。在发现女儿怀孕之后,其母想要一笔赔偿款,但价格没有谈妥,于是其母将被告人告上法庭。

“简直毁灭三观。”李晫说。这是他代理的第一个刑事案件,但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意再提起。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发现这个案件并不是特例,“办案的民警说,这种(儿童性侵)案件很多都是私了的。家庭条件好些的,受教育程度高些的家长会有意识报警。但是很多家庭条件差,没受什么教育的家长要么认为这是丑事,不愿意报警,要么就接受私了。”还有的,就是类似这个案例的情况。“私了价格没谈妥,就报警告强奸了。”这样的案件有相当的隐蔽性,没有接到报警,就难以进入司法机关视野。“生在这样的家庭,就是生在了地狱。”

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也就是说,爆出来的一例案件背后,就有7例没有被发现。大多数受害者仍在沉默,大多数罪恶仍然逍遥法外。

难以愈合的伤痕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安慰: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然而,对于性侵儿童来说,岁月却往往令伤痕更加突出。

19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光亚接受了新湖南记者的采访。刘光亚曾为一位具有暴力攻击行为的13岁女孩做过心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的暴力攻击行为是源于儿时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性侵的经历。孩子曾试图告知父母,但爸爸和继母都不相信她。于是,她用发怒、暴力等行为来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刘光亚表示,在性侵发生后,有些孩子会不喜欢自己的身体,行为上会有些胆小或者有攻击性,严重的会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的想法。

虽然性侵发生在童年,但是很多人却在成年以后仍然无法摆脱噩梦的追赶。这种伤痛无法释怀、无人倾诉,让他们比常人更加容易抑郁、易怒、焦虑。

预防儿童性侵,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这样做来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平时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懂得去向父母倾诉,知道任何时候自己都会被父母接纳。

研究发现,对孩子性侵的方式,以引诱胁迫居多,暴力的方式较少。所以家长要教小朋友,不要轻信陌生人,越是有人说不要告诉父母的事情,越要警惕,越要及早告知父母。

家长一定要加强监护。防范不仅是陌生人,更是熟人,70%以上的性侵犯是熟人作案。比如尽量不要让异性家属单独带小孩。

除此之外,在平时家人还要多进行性教育,告诉孩子小背心和小短裤遮住的地方谁都不准摸。

刘医生强调,家长一定要保持敏感。及时察觉孩子出现的与平时不一样的状况。比如孩子性格的改变,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回避社交、特别粘父母、不愿意去上学,或者是出现整天紧张或恐惧。这种时候,家长要耐心和小朋友沟通,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了解小朋友的情况,以防多次侵害,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心理治疗。

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家长还应该注意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建设。研究表明,性侵中的二次创伤(也就是对事件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创伤),远比性侵本身要严重。可以带孩子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来处理孩子心理上的创伤,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尽量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现出十分崩溃的情绪,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没有错,他是受害者。让孩子接受和爱自己的身体,相信不管怎么样,父母会一样的爱他和保护他。

短评:呼唤保护儿童的“安全网”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杨 杨思

数据显示,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7起案件已发生。性侵害对于孩子而言,创伤在一时,也在一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面对女童遭受性侵的“难言之隐”,最终,很多家庭都是选择私了而非走正规司法程序。我国关于女童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效性和专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国家,儿童色情、性侵儿童都是绝不容触碰的犯罪底线。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越高,针对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容忍度就越低。但在我国,公众对性侵害缺乏了解,往往无法区分对幼童、幼女的不正当性侵害和正常亲昵行为。社会缺乏必要的预警机制,而司法机关对此类违法也缺乏处置经验。

中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比照猥亵妇女加重处罚。但是,另一方面,“猥亵儿童罪”又有相当的隐蔽性。中国的传统中,有家丑不可外扬之说,同时,性侵案件又以熟人甚至家属作案居多。因此,司法机关往往难以及时介入,这导致很多兽行可能持续多年。未成年人的性利益,需要社会做出特殊保护,否则,可能让受害者一辈子生活在阴影当中。如果具备完善的“安全网”,很多悲剧可能就会减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