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风光优美,如诗如画。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图为全庆根在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开办的农家乐。
华声在线7月28日讯(记者 赖泳源)大山盘绕的永定区王家坪镇,一直以来,因为交通不变,群众生活贫困。但是这里有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态吊脚楼,这里自然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因旅游的发展而焕发出脱贫致富的活力。
7月28日下午,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走进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一起倾听当地村民在脱贫致富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点滴故事。
农家乐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
像往常一样,今年45岁的全庆根在王家坪镇马头溪村的农家乐里,忙着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009年,我跑货车的时候不幸发生车祸,左腿落下了残疾。”全庆根说,一家4口人全靠体弱多病的妻子给别人缝补衣服的微薄收入过日子,每人年均收入仅1200余元。
扶贫队进驻马头溪村后,因地制宜利用马头溪村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在发现全庆根有做菜的技能后,鼓励并协助他开土家吊脚楼农家乐。全庆根表示,装修农家乐共花了10余万元,村里给他补助了4万元,大大减轻了自己做农家乐的负担。
2015年5月,农家乐做起来了,生意火爆地让全庆根自己都不敢想象。“一开张生意就好,因为镇里、村里会帮我们集中做宣传,引客源。我去年收入就达到十几万,日子现在越过越好了!”全庆根乐呵呵地说,现在,他还请了两名洗碗工,每天80元工资。
对此, 王家坪镇党委委员罗英俊表示,目前,从区里、到镇里,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许多好的政策。“我们鼓励有条件的村民自办农家乐,镇里还制定了补贴政策。”据了解,村民在办农家乐前,只要提出申请,完成后通过镇里的验收,就能获得40%的政府补贴。“在这项政策的激励下,全镇农家乐数量从最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50多家,政府共补贴了140万元,极大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罗英俊说。
在村道旁、游客服务中心、露天演艺剧场、长达几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赛道正在建设中,这里的乡村旅游发展呈现一片蓬勃向上的景象。贫困户现在能做工、采摘、参加民俗演出、开客栈……旅游带给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舌尖上的石堰坪村”铺就90后电商路
苏木绰是土家语“祖源之地”音译,现在人们习惯将“苏木绰”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沅古坪镇等土家族人聚居区一带。
2017年春节前后,在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的强力带动下,石堰坪村的游客数量突破8万人,旅游收入也翻了几番,传统的土家特产和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受到了游客的喜爱,做当地农产品的电商也得到了发展。
90后的全子恒,之前在上海做仓储管理工作,高昂的生活费用,让他一直攒不下钱。父母在家务农,没有太多的收入。喜欢探索新事物的他,在2008年玩起了淘宝,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想到家里父母繁杂的事情和远离家乡发展的忧虑,终于决定在2015年回家乡发展,并在去年4月做了淘宝,销售葛根、鱼腥草、腊肉等石堰坪村土特产。
“现在平均一天有10单左右,基本每个月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全子恒很开心,也希望随着家乡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在村里品尝了腊肉、香肠,觉得可以,就可以在店里下单,把家乡的土特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网友,让大家品尝正宗的“舌尖上的石堰坪村”。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石堰坪村主要通过保护现有居民吊脚楼、保护土家文化文物、保护生态植被‘三个保护’,利用旅游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谈起石堰坪村的脱贫路子,石堰坪村村主任全子灼表示。
“去年,石堰坪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他说,当地贫困户通过办农家等方式,在家门口就业,并实现了脱贫致富,“今年预计游客将超过20万人次。”
相关专题: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