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媒湖南行】这个村凭什么让央视记者连续蹲守21天 只为录制4分13秒新闻联播报道

2017-07-25 18:48: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赖泳源] [编辑:夏博]
字体:【

鸟瞰油溪桥村。

游客在油溪桥村体验漂流。

旅游扶贫座谈会现场。

华声在线讯(记者 赖泳源) “哇~哇~”“啊~啊~”在清澈的油溪河上,不时听到玩漂流的游客发出的欢叫声。这里是湖南新化油溪桥村,从2007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省级特困村,到2016年,全村年均人收入近万元,它不仅吸引了游客们纷至沓来,更实现了村民财富的增加。

7月24日下午,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的全国30家主流网络媒体,走进油溪桥村,一起探寻当地旅游扶贫背后的故事。

文明乡风就是第一生产力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奉行节约就是发展,文明乡风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大胆创新致力于通过抓党建、抓村民自治、抓文明创建来助推旅游脱贫工作。”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说道。

他还进一步解释称,节约的前提是实现村民自治,村党支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与村民代表一起不断进行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内容包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缔麻将馆和酒席从简等。

除了创建良好的文明乡风,油溪桥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稻田养鱼开发上,为了让贫困户实现低成本投入也能发展产业的愿望,领导小组号召党员干部义务去油溪河水里孵化鱼卵,集中饲养一年后,再将成长后的鱼苗免费发放给全村贫困户。”彭育晚表示,很多农业产业可以通过类似方式降低成本,极大地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概率。

发展乡村旅游的“美丽经济”

一入油溪桥村,不仅让人感慨,遍地青山绿水,到处风景如画,引得记者朋友们赞叹不已。旅游扶贫的不断发展,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巨大红利。村民从背着锄头“看天吃饭”,现今做起了乡村旅游的“美丽经济”。

彭育晚告诉记者,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油溪桥村按照共同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方针,采取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鼓励村民发展旅游配套产业,为农家乐农户免费添置各种餐具,对外出参加烹饪培训的村民给予资金支持,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农户无偿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等。

油溪桥村以农家乐、农庄和游客接待中心三位一体打造建设,拉动了村子农户种养产业的自产自销。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该村还成立油溪桥村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业合作社4个,安排再就业人员180余人,创收600余万元。

相关链接

央视记者21天蹲守油溪桥村

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报道《湖南新化油溪桥村脱贫纪事》,以4分13秒时长,生动讲述了原本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的两村村民共同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报道的记者为了拍摄相关画面,特地在村里蹲守21天。


相关专题: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