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点评人: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教师、“青春悦读”课题主持人 张曲
今年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同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中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相较往年,试卷扩容加量不加时,题型变化较大,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增加,整体难度和往年持恒。同时,选材方面明显倾向于社会热点、传统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国家文化战略。今后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以《考试大纲》为纲,在提高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让核心素养落地。这样,才能迎时代浪潮,扬帆远航!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该题选材于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症结,体现大国担当。文本800字左右,全文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晰,文字简明,阅读和理解难度不大。从考点覆盖看,仍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第2小题“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体现了今年高考《考试大纲》增加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具体要求,侧重于思维逻辑能力的考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该题选材于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天嚣》,情节、人物都不复杂,主题鲜明。第1题采用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为“四选一”。第2题第3题为主观题,但仍然立足于小说三要素和主旨的考查,题型分别为小说中心线索及结构,小说结尾的作用。整体来看,题目精简,阅读难度比去年降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该题一改人物传记的惯例,取材新闻素材。形式骤变,由三则非连续性新闻素材和图表组成;围绕中国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制作、观众构成,以及美国电视频道的模式和发展进行讨论。主观题考查1道,为多个材料信息整合的比较阅读题,客观题考查了一道四选一:文本内容的梳理;一道五选二:筛选概括要点信息题。题型设置上变中求新,既加大阅读量又降低了阅读难度。基本考查要求不变,仍是梳理文本,筛选概括要点信息并进行整合,能够拉开学生们的水平和梯度。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闻这一信息时代应用最广泛的文体终于推到了前台。而将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图表题抽取出来,放到综合阅读中考查,更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该题取材于《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良臣能吏。阅读量与往年基本持平。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需要字字落实,文通句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正式纳入《考试大纲》,体现了高考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程度。本题中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二)、诗歌鉴赏
该题取材于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题材属于即景即事,在情境上与考生所处考场相映成趣,暗含古代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变革的主题。该题最大变化就是增加客观选择题的考查,五选二,重点围绕诗歌的内容分析;主观题考查名句赏析,侧重于手法、意境、效果。这一点承袭往年传统,难度稍有降低。个人以为,降低古典诗词的鉴赏门槛,不以出题者意图代替作者思想,更助于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亲近并自觉传承优秀诗词文化。
(三)名句名篇默写
该题沿用理解性默写形式,今年考查的是曹操《观沧海》和杜牧的《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运用题最易出现新题型。今年成语题、病句题、补写题没变,表达得体题替代了虚词选择填空题,逻辑推断题替代了流程图题。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中都有体现。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湖南卷曾经多次考查过的语言运用得体在全国卷中出现了。重点考查词语的敬谦、褒贬以及使用对象,如“舍弟”、“献丑”“垂询”“内人”等。备考此类题型时完全可以和古代文化常识相结合。同时,要点赞的是语言基础的第5题,考查上下文推理的逻辑。这才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典型——考查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知识的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