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湘江治污的特别“护卫队”

2017-05-26 06:05: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传新] [编辑:蒋俊]
字体:【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重要的经济带。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被誉为——

湘江治污的特别“护卫队”

记者 李传新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重要的经济带。湘江流域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成为科研界的难点和重点。

在湖南省科技奖励暨创新奖励大会上,由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领衔研究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湖南科技创新奖。这一项目取得了包括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冶炼废水深度净化与回用新工艺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到湘江沿岸60家企业,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成为湘江治污的一支特别“护卫队”。

5月25日,团队成员、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小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学研究,就是要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希望我们团队的研究能够让环境更美好,愿湘江更加清澈。”

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围绕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重金属清洁冶炼源头减污、重金属“三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团队历经17年发展,从最初两人撑起科研的一片天,到今天拥有几十名骨干人员,这支队伍始终散发着一种“为科研可以少活十年”的奋斗精神。

闵小波教授说,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过程中团队经历了几场难忘的科研“硬仗”,实现了一系列创新。

第一场“硬仗”是攻关铬渣治理技术。由于铬渣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六价铬是一种致癌物质,湘江沿岸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团队从现场采回样本,进入实验室研究。经过8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微生物治理方法,可将铬渣中大部分六价铬淋洗出来,从根本上消除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这项关键性研究成果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和启示——重金属污染治理找到了新方法。这场“硬仗”的胜利也为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打下了了基础。

很快,他们经过反复实验,将生物技术与化学方法相融合,研发出“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新技术”,在冶炼化工工业废水治理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中试孵化时,株洲冶炼厂一负责人将最难治理的污酸废水摆到他们面前说,这桶废水处理了,株冶厂就有救了。

又是一场硬仗。为了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企业,团队深入一线,不畏艰苦,用彩条布搭了个工棚,驻扎在生产厂房。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某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具备这种功能,随后通过生物技术和化学方法融合,研制出重金属水处理药剂(生物制剂),终于攻克难关。2009年,“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诞生了。最终,这场硬仗打赢了,企业救活了,行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2011年,这项技术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于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渣,这种废渣中常伴有金、银等金属,传统治理方法片面追求金银高价金属回收,忽视废渣中的类金属砷污染防控,容易造成砷污染。多起重大砷污染事件的发生让团队成员感到使命在身、责任在肩,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坚持源头控污,将砷污染扼杀在摇篮里!”团队成员们再次驻扎企业,穿上工作服,冒着酷暑严寒,直面危险,与毒物作战。这一次,团队兵分几路,对有色冶炼过程中砷的流向进行全面掌握,并最终变废为宝。一条“控砷-脱砷-固砷-无砷”的含砷固废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体系打造形成。2014年,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向重金属污染宣战,我们要站在国家和行业最需要的地方。国家关心什么,我们就要关注什么;企业急需什么,我们就要研究什么。”闵小波教授说,带着这样的理念,重金属污染防治团队开拓创新,相继研发了铬渣及渣土微生物治理技术、选-冶联合清洁炼锌技术等10多项先进适用工程化技术,形成了从重金属清洁冶炼源头减污、“三废”污染物治理与利用、重污染土壤修复全过程核心工程技术体系,在湘江流域乃至全国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青山绿水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

相关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