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
打通湘江下游“肠梗阻”
国家发改委回复:计划将湘江望城段至岳阳城陵矶段纳入全国重点河流治理项目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作为湖南连通长江的重要纽带,湘江被誉为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但受航道和水位的影响,湘江下游水运通行能力常常受阻。
今年全国两会,何寄华、陈文浩、胡忠雄、刘德辉等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要打通湘江下游“肠梗阻”,让“黄金水道”更加顺畅地通江达海。
“3月9日晚,我已经接到国家发改委的回复消息。”领衔的何寄华代表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计划将湘江望城段至岳阳城陵矶段纳入全国重点河流治理项目中去,湘江“肠梗阻”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湘江是湖南通江达海、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湘江是湖南通江达海的重要出口,也是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代表们表示,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每到丰水季节,满载煤炭、矿石、进出口商品的船舶穿梭如织,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省已全线贯通湘江株洲至城陵矶2000吨级标准航道。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蓄水通航、通货轮吨位快速扩容,丰水期5000吨级以上货轮通过艘次增多,水上贸易日趋繁荣……湘江水运正澎湃出强劲的生命力。据统计,自2012年至2016年底,湘江长沙段通航28.21万艘次,货物总量17070万吨,其中集装箱42.36万标箱,砂石约11000万吨,湘江的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多。
黄金航道出现“肠梗阻”,航道窄、水位浅是“拦路虎”
代表们同时也注意到,湘江水运的船舶吨级增大、运量增加和进出口贸易量大幅增长,但与之相应的航道配套能力却没有跟上。航道窄、水位浅成为水上运输的“拦路虎”,尤其是进入枯水季节后,湘江下游水运就成了“肠梗阻”。
代表们介绍,目前,湘江航运的“肠梗阻”问题主要集中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以下的望城和湘阴段。2013年10月,这里就曾出现200余艘船舶滞航现象。据报道,湘江长沙枢纽下游15艘装载2.4万多吨进口矿石船舶滞航,而堵在枢纽上游的30多艘钢板船也无法过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今年2月枯水期,湘江下游受枯水影响更甚,航运一度出现拥堵现象。何寄华代表告诉记者:“当时湘江下游湘阴段水位仅21.3米,创下20年来最低。必经航道的有效宽度仅90米左右,船舶吃水仅2.6米。300多艘运送煤炭、钢材、矿石、进出口商品的船只因此搁浅滞航,船舶滞航超7公里。”
打通瓶颈,释放湘江航运的“黄金效应”
“黄金水道”真正流金淌银,航道畅通是前提。代表们建议,河道亟需疏通,要尽快打通这段“瓶颈”。
代表们呼吁,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湘江下游航道拓宽、疏浚等工程纳入国家计划,列为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和流域治理项目,真正发挥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作用,助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
同时要争取国家立项,积极开发湘阴虞公庙港区5000吨级深水码头建设,把湘阴港建设成为岳阳副港、长沙北港,发挥功能配套效应。
代表们认为,湘江航道建设应做好水陆统筹,完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城陵矶段约150公里航道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湘江通航、生态、防汛、交通和百姓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
代表们还建议,要结合“河长制”的实施,统筹湘江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化对湘江航运的管理和服务功能,确保湘江无障碍、低成本、便利化通行,真正释放“黄金水道”的“黄金效应”。
(湖南日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