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新视野】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 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7-03-09 06:22: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夏博]
字体:【

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 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一场关于精准脱贫的对话

撰稿:

湖南日报记者 唐婷

江西日报记者 张武明

安徽日报记者 吴林红 汪国梁

统筹:蒙志军

胡世忠代表 通讯员 摄

毕小彬代表 通讯员 摄

田儒斌代表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异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有力的语句,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倍感温暖。远在大湘西、井冈山、大别山的3个贫困村更是兴奋,马上开通了微信群“唠嗑”起来。来自湖南、江西、安徽的3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加入进来,围绕乡亲们最关心的脱贫攻坚展开了对话。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 胡世忠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长 毕小彬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儒斌

1月25日,花垣县十八洞村,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灯笼,喜气洋洋。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千百年来,贫困是我们共同的痛”

【对话】

十八洞村:嗨,大家好。我是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你要是来到武陵山,穿过深山峡谷,走进一个美丽苗寨,那就是我的家。

神山村:听起来真美。我的家也挺远的,在井冈山深处。山路十八弯,才能“弯”到我们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大家都知道,我们那,是中国红色革命的起源地之一。

大湾村:哎呀,两位好兄弟,咱们真得握个手。我是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在大别山深处,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我们这儿山清水秀,大家都说美,就是比较穷。

十八洞村:说起穷,我太有感受了。以前,因为穷得出了名,村里的年轻人成家困难,本村的姑娘外出打工后不愿意回来,村外的姑娘更不愿意嫁过来。

神山村:是啊!千百年来,贫穷、贫困是我们共同的痛。

【旁白】

田儒斌代表: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十八洞村,感觉这就是大湘西众多贫困村的一个缩影:交通不便、房屋破旧,土地资源稀缺,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任何产业。青山绿水掩盖着贫穷落后。

毕小彬代表: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是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5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户414人,贫困发生率达11.57%。应该说,脱贫攻坚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胡世忠代表:神山村是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的一个贫困村落,也是江西省“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村,耕地分散,投入大、产量低、抛荒多,以前村民年均纯收入只有3140元。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

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 通讯员 摄

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话】

十八洞村:伙计们,咱们虽然穷,但又特别特别幸运。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一直关注关心着我们这些贫困地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穿山越岭来到村里调研,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我们村因此成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

大湾村: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我们村看望乡亲,考察精准扶贫。当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激动。

神山村:大湾兄弟,总书记去你们村之前,还来了我们村咧。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了解村级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给乡亲们拜年。总书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话真是暖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

大湾村:说得太好了!总书记这么牵挂贫困群众,党中央、国务院这么重视脱贫攻坚。我们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十八洞村:没错,这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我们村由原来默默无闻的苗寨变成了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神山村:说起我们村的变化,3天都讲不完。破旧的土坯房没了,烂泥巴的小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很多乡亲办起了农家乐,贫困户大大减少。大家还记得那位当面夸赞总书记“你呀,干得不错嘞”的老支书彭水生吗,他把家里的6间房出租给了上海的一个企业家,改成标准间供游客住宿,每年收入有上万元。

大湾村:我也来报个喜。去年我们村脱贫了20户71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了44户困难群众,重建了39户49间危旧房屋。村里还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准备发展民宿旅游。

【旁白】

田儒斌代表:2016年10月,我再次去到十八洞村,确实被村里的变化震撼了。6米宽的柏油路一直通到了村部,游客进村了,农家乐开起来了,果树种起来了,金融服务站也进驻了村里。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是,乡亲们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毕小彬代表:大湾村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了“四大转变”,走上蜕变新生之路。一是脱贫观念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等、靠、要”转为“拼、创、干”。二是工作措施由粗放转向精准,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核查,逐户帮扶到位。三是发展基础由薄弱转向坚实,水、电、路、房都有了极大改善。四是脱贫手段由单一转向多样,逐渐实现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的叠加效应,改变了原来“靠天收”“坐吃山空”的消极被动局面。

正在修建中的大湾村居民安置点。安徽日报记者 夏海军 摄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

【对话】

大湾村:真为大家的喜人变化高兴。两位好兄弟,你们如今是名声在外了,能说说你们脱贫的好经验吗?

十八洞村:我就讲两件具体的事吧。

我们村土地少,就学城里搞“飞地经济”,在相邻的一个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打算建一个高标准猕猴桃基地,村里225户农户共同投资1600万元,贷了1000万元。专家算了笔账,这片猕猴桃基地进入成熟期后,村里每位贫困户至少能新增5000元年收入。

村里面貌改变后,乡亲们干劲都很足,都想脱贫奔小康。6组村民杨秀富、龙拔二夫妇,在工作队帮扶下,开了一家羊肉馆,去年一举脱贫。客人有需要时,龙拔二还现场表演苗绣技艺。

现在的十八洞村啊,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客人也来了。

神山村:我觉得十八洞村老兄说了两个好经验,一个是要找准一条产业发展的路子,一个是乡亲们得自己加油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我们村现在的路子就是发展旅游和种植。政府部门把我们村与黄洋界、八角楼、象山庵等热门景点串在一起,向游客统一推介。如今全村有近一半村民端上了旅游饭碗,去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上井冈,看神山,已经成为来井冈山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另外,我们村还发展了高山黄桃种植基地120亩、井冈红茶叶基地200亩。

大湾村:你们说得太对了。我们村选的产业路子是光伏发电和种茶。村里新安装了一座273.6kw光伏电站,光伏板下又可以搞特色种植,年收益约28万元。还新建了一个集采摘、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可以带动400余户茶农增收。

【旁白】

胡世忠代表:扶贫必须在造血上下功夫,我们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扶贫模式,有的地方是一亩井冈蜜柚、一个鸡棚、一人务工、一亩葡萄;有的地方是一个果园、一片茶叶、一名景区导游等多种“组合”。

我们实施带动机制,志智双扶,既教致富技术,更注重把脱贫攻坚的志向扶起来。方式方法上,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经营开发,通过务工取得收入,另外通过能人带动,一起发展产业,形成了黄桃、猕猴桃、火龙果等新的种植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2016年,井冈山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4638户16934人减少到539户1417人,贫困发生率由13.8%降至1.6%。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600元增长到4500元以上。贫困村由2015年的35个减少到6个,退出率达83%。

田儒斌代表:怎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来?十八洞村的探索是弥足珍贵的。精准扶贫,产业是根。一定要找准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扎下根去,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见到成效。十八洞村现在有两大产业:一是千亩猕猴桃基地,二是旅游,已经引进了首都旅游集团,打算投入5亿元进行旅游开发。这个很了不得,当这些产业都进入成熟期,十八洞村的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就为期不远了。当然,这需要定力、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毕小彬代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紧紧扭住“精准”二字。我们提出,用“六个精准”,切实做到“六个精细”。一是围绕扶贫对象精准,确保基础工作更加精细,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困人口一个不纳。二是围绕项目安排精准,确保操作推动更加精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围绕资金使用精准,确保保障支持更加精细。四是围绕措施到户精准,确保因情施策更加精细,因地制宜,一村一个产业计划。五是围绕因村派人精准,确保干部选派更加精细。六是围绕脱贫成效精准,确保责任落实更加精细,坚决杜绝 “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

让“精准扶贫”之花结出“精准脱贫”之果

【对话】

十八洞村:聊了这么多,我现在的心情是又高兴又焦急啊。

神山村、大湾村:为什么呢?

十八洞村:高兴的是,咱们几个老伙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焦急的是,全国还有那么多贫困村、那么多贫困的乡亲们,真希望他们也能很快脱贫奔小康。

神山村、大湾村:是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还得努力加油啊。

十八洞村、神山村、大湾村:我们一起祝福吧,祝福所有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旁白】

毕小彬代表:六安是集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截至2016年底,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17个、贫困人口36.12万。经过多年扶贫,剩下的贫困村多是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生态脆弱地区,是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全力而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田儒斌代表:短短两年多时间,十八洞村犹如凤凰涅槃,这是“精准扶贫”之花结出的“精准脱贫”之果。精准扶贫以来,在十八洞村里,最大的变化,是乡亲们被激发热情后,绽放出的那股子韧劲儿与巧劲儿。

作为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大湘西面临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乡亲们脱贫靠什么?我认为有“三靠”,一靠扶贫政策的号令;二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三靠一批有乡情的能人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路子。

胡世忠代表:今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宣布消除贫困县,这片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红色土地,兑现了向老区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贫困的“帽子”摘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我们必须要巩固脱贫的成效,在推动老百姓致富上下更大的功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我们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地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统筹推进保障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通过一系列组合,构建起脱贫攻坚的保障体系。

(华声在线北京3月8日电)

今日热点
焦点图